第33部分(第3/4 頁)
和劉志仁跟著李陶來到剛剛蓋好的茅屋大門前。
第七十九章 秋風破
李陶對劉玄道:“劉老夫子,既然飯莊蓋好了當然不能沒有名字?我給咱的飯莊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您是私塾先生,正好用您的墨寶給飯莊題個名,如何?”
“那敢情好!李小郎君,不知你為飯莊起了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劉玄好奇地問道。
“秋風破!”李陶朗聲道。
劉玄疑惑道:“此名可有出處?”
“當然有了,這是杜……”說到這裡,李陶突然打住了,似乎詩聖杜甫此時還未出生。
“一位不知名的老丈曾經作過一首詩,名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覺得頗有韻味,便以秋風破為名了!”
“李小郎君,可否誦來一聽?”劉玄來了興趣。
“自然可以!劉老夫子,您聽好了!”李陶清了清嗓子,朗聲誦道:“八月秋高風怒,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確大氣,的確有意境!只是這樣的詩真是無名之人所做嗎?”劉玄非常鬱悶地問道。
“好了,劉老夫子,先不討論這詩是何人所做。給飯莊題名的事情就交給你了,記著明天晌午要把匾額掛起!”李陶打岔道。
“好的,沒問題!”劉玄答應的很爽快。
“嗯?不對呀?李小郎君,這個飯莊為何掛匾額?難道不用酒幌嗎?”劉玄覺得有些不對勁,趕緊追問道。
李陶一撇嘴:“當然要掛匾額了,酒幌是為不識字的人預備的,你以為不識字的人會到時我們這裡來吃飯嗎?”
劉玄傻傻地問道:“可到哪去做匾額呢?”
“自然是工匠那裡啦?”
劉玄依舊傻傻地問道:“誰去找工匠?”
“自然是你了!”
“啊?這……”
李陶扔下發呆的劉玄,對著劉志仁道:“劉郎君,你過來一下!”
劉志仁一邊隨著李陶走進院中,一邊同情的看著劉玄:“爹,您別急,等會我幫您想辦法!”
李陶拿起一根竹條,然用柴刀削了起來,不一會一根竹籤就削好了。
“看到了嗎?這是什麼?”李陶詢問劉志仁。
“這是竹籤呀!”
“對,是竹籤。劉郎君,你身強力壯,幹這活正合適,總不能讓劉老夫子去做竹籤吧?”
劉志仁點點頭:“沒問題,這活計交給我了!”
“劉郎君,一定要把竹籤都打磨光滑了,否則是用不成的!”
“我知道了!”
“好了,劉郎君,您可以和劉老夫子開工了,明天晌午我再來的時候,你和劉老先生務必要完工。”
說罷,劉慶斌便往外走去。
“志仁呀!李小郎君讓你做多少竹籤?”劉玄剛才也聽到了兒子的活計。
“噢,我忘了問了!”劉志仁一拍腦門。
“李小郎君,我需要做多少竹籤?”劉志仁趕忙追出門問道。
“一萬根差不多就夠用了!”李陶大聲回答道。
噗通,劉志仁聽罷仆倒在地。
三天後,劉玄和劉志仁領著李陶與裴嶽進了長子縣城。與其說是劉玄和劉志仁領著李陶和裴嶽,不如說是劉玄和劉志仁跟著李陶和裴嶽。
長子縣與潞州城相鄰,故而比起一般的縣城要繁華許多。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計程車紳,有騎馬的捕快,有叫賣的小販,有坐轎的大家眷屬,有身負揹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如新年逛廟會一般熱鬧。
街坊兩邊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鋪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