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頁)
物,比王公大臣的還要好得多,四方之士盡仰慕之,以結識他為榮,他也非常好客,經常接待四方賓客,最大程度滿足客人的喜好需求,客人莫不所至如歸。
“這個絆腳石還真不小!”李陶聽罷,笑了笑道:“不過在我看來,王胡風只是一隻紙老虎!”
董少卿目光一閃:“藍田王此話怎講?”
“其一,大唐向來有抑商政策,王胡風作為商人卻不知低調,就算我們不出手,他也長不了。”
董少卿點頭。
“其二,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王胡風如此炫富已經忘記當初創業的艱難了,一個習慣享受的人,你還指望他能有多少鬥志?”
董少卿望向李陶的眼神已經不一樣了。
“其三,自古便有官商勾結一說,商人要想立足必須與官員合作,王胡風倒是沒忘記這一點。可你看看他結交的這些人,無論是韋皇后、安樂公主還是太平公主,哪一個是能成大氣候的?這不是自掘墳墓是什麼?再說了,就算他現在風光無限,可他不想想,韋皇后、安樂公主與太平公主早已勢如水火,王胡風在這三人之間遊走,自以為各方面關係都不錯,殊不知真正到了大難來臨之際,這幾人都不會出手幫他的。”
第二百九十四章 分工
董少卿聽罷起身道:“藍田王一席話讓在下茅塞頓開,這麼看來,這王胡風不真是一隻紙老虎!”
“官場中那些麻煩我來替你擺來,到於生意場上的較量,那就要靠你董掌櫃了!”
“藍田王,有你這句話,我就心裡有數了!”董少卿胸有成竹道。
“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董掌櫃已經向王胡風出手了吧?”李陶笑著詢問道。
“藍田王是如何知道的?”董少卿驚詫道。
“我去太常寺欽天監問過了,今年的氣候異常,明年恐怕會有大旱。王胡風的產業有許多是米糧行,董掌櫃此時出手收購糧食,若不是針對王胡風,誰人肯信?”
董少卿不由感慨道:“我自認為做的隱秘,卻沒想到竟然被藍田王一眼識破了,慚愧呀慚愧!”
“這段時間,董掌櫃收購了不少糧食,我們的倉庫馬上就裝不下了,但每天仍然有外地客商往這裡運送糧食,據說王胡風已經放出話來,等明年新糧食下來後,就是你董掌櫃的死期。說說吧,你是怎麼想的!”
董少卿直言道:“藍田王,民以食為天,在所有的儲存貨物中,糧食是最安全的!”
李陶反問道:“我們很多錢財都用在收購糧食上了,你難道就不擔心這些錢會付之東流嗎?”
董少卿侃侃面談:“藍田王,世間萬物都有它的發展規律,商品物價也有漲跌,物價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物價賤到極點,就要返歸於貴。對於農業來說。它的規律一般是六年一豐收,六年一干旱,十二年就要有一次大饑荒。長安與周邊地方已經豐收了五年,我覺得不能等到大旱或者大饑荒時才幡然醒悟。故而未雨綢繆早點收購寶貴的糧食。”
李陶笑道:“果然如此。與我預料的差不多,收購糧食一事你做的對。但有一點你卻沒做對!”
董少卿愕然,虛心求教道:“藍田王,您說,董某洗耳恭聽!”
李陶目光炯炯盯著董少卿:“董掌櫃是聰明人。我講一個故事,你就會明白了。”
“請講!”
“一個盲人到親戚家做客,天黑後,他的親戚好心為他點了個燈籠,告訴他天晚了,路黑,讓他打個燈籠回家吧!那個盲人火冒三丈。親戚明明知道自己是瞎子,還讓自己打個燈籠照路,這不是嘲笑自己嗎?親戚見盲人不悅,便告訴他。他在路上走的同時還有許多人也在路上走,讓盲人打著燈籠,是為了讓別人可以看到他,就不會把他撞到了。盲人聽罷,這才釋然!”
董少卿聽罷似有所悟:“藍田王,您的意思是大掌櫃他們……”
“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像搬倒王胡風這樣的大手筆,僅靠一個人是不行的,要靠大家共同努力。董掌櫃的思慮深遠,但如此行事,不僅會讓其他人產生誤會,認為你不信任他們,而且會影響到最終的計劃,得不償失呀!”
董少卿汗顏道:“藍田王提醒的是,是我做事欠妥了!”
李陶扭頭對門外道:“你們也進來吧!”
話音剛落,雅間的門開了,兩個人走了進來,正是範長風和程國玉。
範長風一進門便對董少卿道:“董掌櫃,是我不好,你為了範氏商號殫精竭力,而我卻猜疑於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