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2/4 頁)
“對,按照常理來推算,這點水量就算溜下來充其量也就沒了腳腕,而且很快會繼續想南流淌。”宋初一抬手敲了幾處支流,“閔遲趁我們不注意,把支流全部堵死,目的並不是為了等護城河決堤淹死我們!他是在把大水引入城內!”
大水入城,定然都是匯聚到地勢最為低窪的城南,待到水量聚集到一定程度,突然放出來勢必會將攻城的秦軍衝散!
“並未在城南發現引水入城的河流啊!”副將道。
“密道。”
這麼短的時間,很難悄無聲息的挖出一條巨大的暗水道,唯有一種可能,就是中都原本便有密道,閔遲利用它引水。
閔遲做出要掘開城東河堤的假動作,不過是聲東擊西,麻痺對手。從正常邏輯上來想,他既然急著疏通河道,就是怕水淹中都,別人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在東邊假掘堤,又自己把西邊所有排水支流都堵死。
“這幅地圖上沒有顯示南門有甕城,我估計魏軍後來秘密新建。”宋初一道。
甕城,是建在真正城門外的小城,地勢狹窄出入困難,敵軍攻破甕城城門,衝殺入城,卻發現被困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四周城牆高大,來不及退回便任由宰割,正所謂“甕中捉鱉”。
原來的中都只有西門有甕城,地圖上沒有顯示南門也有,可能是因為魏國佔領此地之後並沒有在城門外修建,而是在內部重建城門,把之前的城門改成了甕城城門。
秦軍試探魏軍兵力分佈虛實之時,發現四面城門兵力相當,便擬定了佯攻城東、實攻城南的計劃。
閔遲有此一舉,就算不能大敗秦軍,亦能引導戰況走向自己掌握的方向。
宋初一作為後備軍,前方不動亦不需要配合作戰的時候,她只能按兵不動。
好在,餘將軍看了她的密信,幾番思量之後決定改變原定計劃。
宋初一令人準備拔營在河對岸跟隨餘將軍,以便保證退路以及糧草輜重的供應不斷。
點燃清心香,宋初一端坐帳中,靜下心來縱觀全域性,時不時有人稟報前方軍情。
“稟國尉,餘將軍已經起行。”
香已焚完,宋初一起身,香薄蟆籩械幕醫倏然被風吹散。
轟――
遠處陡然爆發一聲巨響。
宋初一脊背發緊,這聲巨響之後,外面起了喧譁聲。
從混亂的呼喊聲中,宋初一聽見了“大水”二字。
宋初一大步走出帳子,瞧見中都南門大開,水像是脫籠的野獸爭先恐後的衝出來,短短時間便在河對岸形成了一個小型湖泊。
撤退的秦軍遭到掃尾,千餘人被衝散。
“傳我令,準備撤退!”宋初一朗聲道。
“嗨!”
周圍將領齊齊答道。
從城中流出的大水很快湧到了護城河岸邊,且越聚越多,護城河中的水也已經溢滿,少量河水從河堤流洩出來。
宋初一早有準備,所以一聲令下,後備軍短短兩刻便拔營離開,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宋初一騎在馬上,回望了中都一眼。
湧出的水漸漸歸於平靜,淺淺的灰碧色水面與天空相接,中都城宛在水中央。城頭上,一襲銅色鎧甲背風而立,紅色大氅揚起,英武非常。
宋初一隻能依稀看見那個人影,然而心裡莫名的認定,那人就是閔遲。
首次交手,秦軍沒有多少損失,但是宋初一認為自己敗了。
轉戰城東面臨的必將是一場惡戰,宋初一很想與他正面交手,但這裡是戰場,秦軍十幾萬性命,她必須以最小的犧牲獲得勝利,而閔遲必然也不會放棄任何使計的機會。
從始至終,他們做的都是同樣的事情,所以才能志同道合,才會有開始,然而骨子裡迥異的觀念,註定又要分道揚鑣。
那個時候,宋初一其實已經妥協,甚至能夠包容他與她背道而馳的觀念,可是最終當她被這樣的觀念摧毀時,已經萬劫不復。
“所以,子緩,就算今生今世我原諒了你,我們亦沒有仇恨,只要你我還為了理想奮鬥,我與你就註定是敵人。”
宋初一最後一次喚了他的字,並非為了原諒,而是為了訣別。
這一戰,不是他死,就是她死。
第359章 決戰中都城(2)
(補更,晚上有一更。)
建立一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而是鐵和血。一寸鮮血鑄就一寸山河,戰爭面前從來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