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兄妹談話(第1/2 頁)
劉奉知道妹妹是怕孃親跟著受牽連,也不賣關子,“的確是娘那邊的遠親,貪汙受賄也確有其事,不過你不用擔心了。” 劉奉人都已經回來了,事情肯定處理得妥妥當當,劉執當然不用擔心,只是聽完崔簇和自家的淵源,還是微微皺眉,有些後怕,“……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以後這種事可得小心些了,咱們家如今本來就在風口浪尖兒上。” “這也是沒料到的事,原本想著他雖然讀書做事一般,但好歹人老實本分,誰知他入職幾年下來,能力不行,不正之風倒是學得飛快!” 劉奉搖頭感慨道,“不過好在問題已經解決了,希望經此一事,他能找回初心罷。” 劉執從劉奉這話裡聽出崔簇人是肯定沒事了,但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劉執並不信他這種貪得無厭的人能有什麼初心,之前的忠厚老實怕不是在她娘面前刻意裝乖的,便笑問道,“我倒好奇,這麼遭人恨的貪官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我跟他見面先談了談,崔簇還算吃的進油鹽,在官方正式介入審查之前就主動招了,承認受賄的事實,並將行賄的官員名冊一一列出,之後他用這些錢給當地百姓做了額外的糧食補貼,平城是產糧大縣,去年不是受災了麼,損失巨大,國庫補了一部分,剩下的他包了……這可不是小數目,受賄的錢夠不夠都是兩說,崔簇血出到位了,也算是平息了民憤。” 劉奉頓了頓,“另外,最近不是各地都要修繕老舊橋樑麼,崔簇已經帶頭上奏,稱自願為國為民捐贈十年的俸祿。” “十年?”劉執略微有些驚訝。 倒不是驚訝他捐了十年有多少錢,其實崔簇這個職位,俸祿並不是多高,只是利用巡查官“辦事”的便利,才會有那麼多想走捷徑的人對他獻殷勤。 她驚訝的是崔簇居然有這個“覺悟”,按照大哥這個說法,他幾乎把積攢的家財都散盡了,這種愛財如命的人,若不是有人指點,斷不會做到如此果決,將吃了的都吐出,還戴罪立功協助朝廷挖地方貪官。 不過她很快就想到這肯定是她大哥的主意,畢竟崔簇的娘對他家有恩,崔簇又只是過於貪財,並沒害命,也沒有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應當給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怎麼都不能將事徹底做絕了。 況且,這結果應當本來就是二叔的最終目的罷? 劉執相信,就算二叔真的對王府起疑,也絕不會在這時候翻臉,八成是他懷疑崔簇到處搜刮錢財最後是為了“供奉”王府,這種猜忌令他坐立不安,如今錢都拿出來了——保不齊不夠的那部分王府還得替他貼上,畢竟是救命恩人的兒子麼! 說到底二叔這次是得了便宜的,錢也拿回來了,處理了一批貪官,同時還讓王府吃了些暗虧,也沒理由揪住此事不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算了。 事實證明劉執猜測得沒錯——崔簇如此表現過後沒多久,京裡就對他的“無私奉獻”、“戴罪立功”功過相抵的事件進行了公開,同時明升暗貶,將他轉職調到另一個巡查辦去了——只不過這回巡查的是各地大橋的修繕進度,一同去的還有幾人,互相監督,只負責上報,並無任何油水可撈了。 崔簇打好行李捲兒,苦著臉上任去了,心裡暗自嘀咕——是不是讓劉奉給忽悠了?當時要是自己拒不承認貪汙受賄一事,結果又會如何呢?行賄的那些東西也不乾淨,真能狗咬狗指證自己?劉奉不看他孃的面子,真能給自己抓到京裡去處置了? 不過不管怎樣,如今木已成舟,再想也沒用了。 事情暫告一段落,劉奉也算鬆了一口氣,“此事可大可小,幸虧崔簇沒有犯蠢,也算圓滿……對了,李三掌櫃呢?清清,你得空去將他叫來,晚上咱們小聚一番。” 一聽這話,劉執可真驚訝了,二人說著正事兒呢,大哥怎麼突然想起李三來了?他倆根本也不熟啊! 她是跟李三很熟沒錯,但她跟李三走得比較近的這段時間裡,大哥都不在,應當也不知道二人的關係更勝從前了,大哥沒理由主動邀約她的朋友啊! 劉奉見她一臉驚訝,笑道,“怎麼,你不是說到臨安做買賣是報恩來了嗎?如今幾個月過去了,我來替娘考察考察,看看如今恩報得怎麼樣了,恩人滿意否。” 劉執抿嘴笑,“大哥,娘問起了?” 其實這次劉奉根本就沒有回王府,辦完事兒就直接趕來茶樓了,見妹妹這麼問,只模稜兩可道,“娘什麼時候能不過問你?全家就你最受寵。” 劉執聽他這麼說就扁了扁嘴,“得了吧大哥,是全家數我最不成器罷?最讓人不省心,最沒有正事兒,娘這才盯著我的。” 劉奉笑著喝了一口茶,“有道理,自我認知倒還清晰,還有得救,最近讀了什麼書?” 劉執一聽——完了,大哥這是教書癮又犯了,習慣成自然,小時候也罷了,這都多大的人了,難不成又要考較她的功課? 忙將話題轉移到他的身上,“大哥啊,你看到緣緣在這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