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克遼陽(第1/2 頁)
軍令即下,關寧軍的步兵們吶喊著推動著正面木板上釘滿鋼刀的戰車,悍勇的衝向城門。
關寧軍的這種戰車,是遼東戰場上常見的一種裝備。清軍和明軍都會大量使用,它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護車後人員的安全,另一方面,前方木板上鑲嵌的尖刀還可以殺傷敵人。對於步兵來說,是很好的攻防利器。
清軍的羽箭雖然也會對關寧軍步兵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這點傷亡對於關寧軍來說完全可以承受。
就這樣一寸一寸的推進,期間還會有兩旁的宣大騎兵和西北邊軍,用弩箭對關寧軍步兵進行支援。城門內的爭奪是最激烈的,狹窄的空間,滿地的屍體,這些都限制了戰車的推進。雙方的箭矢和銃子在空中相撞,不時的有士兵倒下,倒下的就再也沒有起來。有明軍計程車兵,也有清軍計程車兵。
明軍想攻進去,清軍想守住,雙方都拼了死命,傷亡人數不停的增加。僵持不下之時,又是猛如虎,帶著幾十名死士,衝到城門內,將登州工業區生產的手榴彈接連丟出。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手榴彈越過前排的清軍,落在後面正在前擁的清軍陣營中,瞬間炸出一大片空地。
城門內與明軍僵持不下的清軍,一下子失去了來自後面的兵力支援,被殺紅了眼的明軍屠殺殆盡。
“兒郎們!衝進去!收復遼陽!”祖大壽用關公刀向前一指,大喝一聲。
“殺!”
殺紅了眼的各路明軍競相沖過城門,城內的清軍仍然在奮力抵抗,但明軍兵力佔優,而且殺上了興頭,一個個兒的把這幾年在滿清,也就是過去的後金那裡受的氣全都發洩出來了。拼了命的放箭放銃,騎兵們也是一往無前,衝入城去。
在古代戰爭中,圍城是個常見的事情。不過一般大軍圍城時,都只圍三缺一,意思就是四個城門就圍三個,另外一個不管。
在《孫子兵法》中,就提到過“圍師必闕”。他是孫武列舉的用兵打仗八條原則之一。這其中的“闕”,通假字“缺”,“缺口”之意。強調包圍敵人時要虛留缺口。
現在看來,這一點讓人很難理解。不服是吧?都宰了不就得了!然而,你如果仔細想一想,便不難理解孫子這一主張的奧妙之所在。
如果簡單來說,就是從心理上給對方留條後路,打破敵方破釜沉舟之心。
那麼具體來說,無論在野戰陣地還是在城寨防守作戰中,你會發現,面臨被圍境地的敵人,很可能出現三種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戰;三是觀望,聽命於上司。而大多數都會選擇第三種,畢竟誰也不想死,也不想什麼都沒抵抗,就開門投降。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己方如果四面合圍敵人,就可能促使敵軍指揮官下定拼個魚死網破的決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個缺口,就可能使敵軍指揮官在逃跑還是死戰之間搖擺不定,同時也使得敵軍士兵鬥志渙散。
說白了,就是促使守城的人產生變化,烏龜殼是打不動的。只要有了變化就有利用的空間和可能,下一步才好採取相應的戰術。
不過留個缺口,並不是說放任不管了,而是要在敵人逃跑的必經之地預設埋伏,使敵人在倉促逃跑過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洪承疇做為明末著名的優秀將領,在作戰時機的把握上可以說是大師級的。
首先他讓大軍讓出西門,而讓出西門就比較難受了。清軍要拐一個彎才能奔向盛京方向,而洪承疇的伏兵就在這條必經之路上。
城內的明軍已經在巷戰中佔盡優勢。精緻的弩機在巷戰中的靈活性遠勝弓箭。再加上明軍裡面有大批的火銃和線膛燧發槍。清軍在近距離的交戰中吃了太多的虧,軍心逐漸開始不穩起來。
勒克德渾看著周圍已經不足六千的兩黃旗精銳,不由得後背發涼。
大清最大的軟肋就是人口不足,自己這次帶來的可是皇太極看家的精銳。現在在自己手裡折損近半,回去怎麼和皇太極交待?
此時心裡七上八下的勒克德渾已經失去了冷靜思考的能力,看到西門外沒有明軍,便帶著自己的所部徑直的朝著西門衝了過去。
其他的清軍守城部隊,一見兩黃旗精銳都跑了,一下子就軍心大亂。也都爭相朝著北門蜂擁而去,明軍則是跟在後面不停的放銃。
洪承疇這時已經在眾將士的簇擁下騎著馬走進了遼陽城,看著正在逃跑的清軍,老洪今天心情大好。笑著對眾將說道:“看見沒!建奴也沒什麼了不起,什麼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在老夫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