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泉州(第1/2 頁)
「我想起來了……我見過這種圖……」阿美利亞公主為逃避尷尬,顧左右而言它:「在凱爾特藝術中,還有在羅馬帝國的軍服徽章中出現,只是顏色不一樣。以前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東西……原來是傳送陣……難怪以前羅馬軍團東征西討可以這麼快速行軍……」公主開心地吱吱喳喳說事。 湯馬士只能苦笑。 什麼傳送陣……我就是隨便拿一個東方的神秘圖案來用一下而已…… 他可是知道羅馬軍團可以這麼快速行軍,完全是因為利用了歐洲地中海方便的海軍運輸。整個羅馬帝國基本上便是沿著地中海建立的。稍為遠離了地中海海岸,作戰便已經不太順利了。例如攻略了英格蘭地方後,便要建長城抵擋北方蠻族了。 這時四周身穿長衫大袖儒衫的男士和襦裙女仕們本來經過了不少,似乎因為公主出谷黃鴦般嬌聲說的外語,開始有人注意到湯馬士兩人。 「Bonjour(法語你好)……」一位紅髮鬍子外國人身穿文士儒衫近前行禮:「你們……從那裡來?」 竟然遇上了法國人?! 公主驚詫了。 她沒有料到在遙遠的東方竟然能遇上歐洲的人。 而且這人長相很像她當年的宮廷法語老師。 「Bonjour(你好)!」她連忙親切地微笑以法語回應,行了個仕女屈膝禮。 她這才注意到,這位法國人身邊也有一位金髮女士,但也是身穿大宋仕女裝。混在眾多宋人行人裡,夜裡不太容易顯眼。 能讓湯馬士驚詫的事不多。 從亞倫的認知裡,他知道大宋一直是對外國通商開放的國家。 他讓小昭選的傳送地點也是故意選的通商口岸。這裡是泉州。 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中世紀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 在宋朝及元朝時,泉州是「東方第一大港」。 大宋是沒有海禁政策的,不禁海外貿易。 海洋商業的規模促使宋代摒棄前朝的財政措施,勇於對國際貿易課稅。新的賦稅制度相當複雜,但頗具巧思。創造制度的官員,一如所有稅制設計者,企圖獲得最高的稅收。每一港口都設有最高貿易官員,稱市舶司,負責監管所有來港的外國商人,並核發許可證給欲離開轄區、航往外國的中國商人。市舶司也負責收取新稅,並將稅金轉給開封府的朝廷。 廣州是熙來攘往的貿易港,因此宋代率先在九七一年於廣州設市舶司。不同於唐代僅在廣州設市舶使,接下來二十年內,宋朝政府又在杭州、寧波等南方港口設市舶司,足以證明國際貿易的稅收對這個新朝代有多重要。 北宋時期,泉州經濟己經十分繁榮。皇佑年間(1049年-1054年)「泉州城內畫坊八十,(全境)生齒無慮五十萬」,是全國絲織中心之一,與杭州並稱一時之盛!所產綾羅綢緞和絹傘絹扇與青白瓷器、生鐵、銅鼎、鐵針、銅瓦以及糖、酒、茶葉、桂元幹、桂林幹、紙張等,都是出口外銷商品。造船技術更加精良,已能造出遠洋大海舶。 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設定福建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徵榷貿易之事」,推動刺桐港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到北宋後期,泉州的對外通商貿易已涉足31個國家和地區。 有海貿,國家所收商稅當然極豐厚。 宋代的稅務官設定了三種新稅。首先,在船進入港口後,官員會上船估算貨物總值。他們會徵收一部分充公,通常是貨物總值的十%到二十%。直接徵收制讓官員得以取得中央政府——其實就是皇帝和皇親國戚——需要的物品。 再來貿易官員會針對「細貨」,即珍珠、大象牙、龍涎香等高價舶來品收第二種稅:以低於市價的人為費率收購。這種規定就是授予政府獨佔所有精緻物品的權利,而宋代貿易官員也為這類商品在全國各地設立市場。這類商品大多落入批發商之手,不過個人也可以小規模採購。 第三種稅是針對其他「粗貨」,或大宗貨物收取,通常是較大批的香木。外國商人一付完粗製品的稅,便可直接把東西賣給中國買主,有時就在碼頭邊開賣。 所以後世有人說,若非宋朝有長期對外國海上貿易,絕對支援不了大宋朝自自從與遼國訂立宋遼澶淵之盟後的以歲幣換和平國策。 大宋朝若像後世大明這樣搞法,因為禁海反而引致海貿的龐大利益被少數鄭芝龍之類海盜軍閥掌控,令大明後期財政嚴重不足,最後連支援軍隊正常發工資都做不到,大宋也可能早就經濟完蛋了。 南宋時期,皇室偏安,泉州距杭州較近,所造海舶船身巨大,裝置齊全,乘航平穩,加上舟師水手善於識天象,辨水道,並用指南針導航,所以海舶一直稱雄於海上,成為南宋政府海上交通要地和重要的經濟補給來源。據《諸蕃志》記載,泉州其時已與海外58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往來,「漲海聲中萬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