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隆基早死二十年,他就是千古一帝!(第1/1 頁)
【的確,李隆基所在的時期,耕地面積達到了驚人的6.6億畝,南方進行了全面開發,史載“耕者益力,高山絕壑,耒耜亦滿”!】 【由於曲轅犁的改良,耕作效率大大提高,全國糧倉堆滿糧食,黃河上下一代的城市無比繁榮,大唐的茶葉、瓷器、唐三彩遠銷世界。】 BGM猛地一轉,變的沉重。 盛世之下的百姓重新出現。 【但這繁華卻不屬於百姓,而是屬於少數的貴族、官僚和商人!】 【對大唐普通百姓來說,大唐的確富裕了,但貧富差距卻拉大了,底層百姓依舊能吃飽飯就是他們最大的追求!】 【大唐初期實行兵農合一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國家統一將土地分給農民耕種,但農民需要交田租,戶稅,以及服兵役!】 【在李世民時期,這種兵農合一的府兵制好處極大,他不僅保證了百姓土地的擁有,又減少了軍費支出!】 【但這種制度,卻有著嚴重弊端,隨著政局穩定,人口開始飛速增加,但國家掌握的土地卻是固定的,這也就導致農民分到手的土地份額慢慢減少。】 【李世民時期,每戶可以得到土地120畝,但到唐高宗時期,卻連一半都沒有。】 【甚至人口一旦密集的地帶,百姓過多,那分的土地卻更少了,有的人家分的土地甚至不足5畝!】 【但不管是田租,還是戶稅,卻並沒有減少,這也導致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越來越富強,但普通百姓卻變的更加貧困。】 【一旦賦稅交不上,日子過不下去,那麼逃亡避稅就成了必要之選。】 【開皇時期,史載“天下戶口,幾亡其半”,這絕不是誇張之語,這些逃亡的農民有的逃入山林,有的直接淪落為盜!】 【面對這種現象,官府採取最直接的辦法便是搜刮。】 【721年,李隆基下令徹查流民,搜出80萬戶流民,李隆基要這些流民重新交稅!】 【但若是交得起稅,誰又願意四處逃亡?】 【開元二十四年,《聽逃亡歸首敕》稱“黎氓失業,戶口凋零”。】 【根據統計,開元時期的戶籍人口5288萬,其中不繳納賦稅的人口就有4500多萬,他們主要是部曲、奴婢以及逃亡的農民!】 【交稅的百姓不足七百多萬人,但在開元年間,大唐的文武百官總計卻有多人,若是加上各種小吏,足足達到了36萬人!】 【如此龐雜的官僚系統,必須要巨大的財政來供養,於是李隆基除了收田租之外,又新增加了地稅和戶稅!】 【並且這些稅收是統一徵收,這無疑更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稅收過重,老百姓活不下去,往往就會爆發起義!】 畫面一轉,天穹之上。 無數農民揭竿而起,開始反抗! 一行行字幕浮現。 【653年,唐朝開始爆發了農民起義!】 【到李隆基時期,明明是開元盛世,明明國家更富強了,但農民起義的數字卻在暴漲。】 【715年,相州爆發農民起義!】 【738年,歙州婺源爆發了洪貞起義】 【744年,溫州、台州、明州三地起義!】 【而之後的安史之亂,更是直接捅破了大唐最後一層窗戶紙,打破了盛世繁華!】 【百姓甚至一度慘到賣兒賣女,活不下去!】 【故此,開元盛世雖達成了古代王朝的巔峰,但盛世之下的百姓卻過的並沒有那麼幸福!】 【但因為開元盛世有過一段穩定期,外無強國,內無天災,故此位居第五名。】 畫面結束,巨人一般的大唐轟然倒塌。 無數百姓衣衫襤褸,開始賣兒賣女! 硃紅色的大門內,達官顯貴縱情飲酒作樂,而在那大門外,骨瘦嶙峋的農民凍死在外。 明明是一門之隔,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時間。 眾人皆沉默了。 大唐。 偌大的金鑾殿內,一陣寂靜。 李世民呆呆的仰望天幕,一言不發。 朱棣說對了。 他的確高興的太早了。 開元盛世的確是封建王朝的巔峰,大唐的巔峰,但對這些百姓而言! 卻並沒有太多友好。 長孫皇后忍不住上前,輕柔的拍打著李二的手。 李二看著一臉溫柔的長孫皇后,他苦澀的道。 “天下戶口,幾亡其半!” “黎氓失業,戶口凋零!” “朕很難想象,如此盛世之下,竟然有這樣的記載。” 李世民此刻終於明白,為何令萬朝來國,人均產量達到700多斤的大唐盛世,竟只排在第五! 這的確是有原因的! 而且,更吸引他注意的乃是那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什麼? 安史之亂捅破了大唐最後一層窗戶紙,巨人一般的大唐就此倒塌! 是令他大唐滅亡了嗎? 李隆基臉也一陣白一陣紅。 他很想出聲反駁,但他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