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十大帝王(一)(第1/1 頁)
武珊珊忙活了幾天,才完十大帝王的相關資料與影片剪輯。 與林楓編輯的十大帝王互相審查了一番,又作了一些修改。 雙系統才掃描確定符合歷史真相這才投放到萬界之中。 天幕開啟,聲音特效開動,盤點開始。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榜】 “在華夏曆史上共有四百六多位帝王,誰才是十大帝王?誰才是千古一帝?” 【十大帝王榜】 “本次榜單以歷代帝王之功績為準,不涉及個人私德。只講貢獻與過失。” 天幕一如既往,盤點隨著背景音樂和歷史畫卷展現於萬界之中。 “十大帝王,第十位: 他是嚴重被低估的皇帝,一生都罩在父親和妻子的光環下。 他是被後世差點遺忘的人,歷代以來忽略了他,然而其功績卻遠超他的父親。 評判一個皇帝歷史功績標準是什麼? ①政治,經濟方面。 ②文化,教育,科技。 ③開疆擴土 ④民心,文化傳承。 這位被嚴重低估的皇帝: 他正是大唐王朝唐高宗李治! 一個本來與帝位無緣的人,卻被後世戲稱“撿漏王”。 唐高宗李治,字為善,別名:雉奴。 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貞觀二年六月庚寅日,李治出生於東宮麗正殿。 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貞觀五年,封晉王。於貞觀十七年,被冊為皇太子。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李治為什麼被戲稱為“撿漏王”呢?這不得說一下封建帝制受儒家思想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奇葩邏輯。 古之聖賢,諸子百家所有思想都是教導統治階級的,而不是教育天下百姓的。 後世有一句話: 秦漢之後,不學不讀儒家學說。秦漢之後,儒學變味了,被篡改了。 先秦時期及春秋時代,諸子百家曾在稷下學宮,有過一場大辯論。 成語“斷章取義”的故事便來源於法家代表韓非子,商鞅與孟子的一場辯論。 也就有了百家爭鳴,迎來思想大解放最好的一個時期。 孔子所創儒學思想所倡導的是“仁”,強調周禮,長幼有序,更強調“德行配位,德不配位,則亂天下,又豈可為君。 然而秦漢之後,儒學不是被閹割就是被篡改。天下有德者居之,成了一句空話。 只強調長幼有序,又加入私貨:嫡庶有別。 卻忘了封建王朝口中的孔孟兩聖是小妾所生,庶出。孔孟從未講過嫡庶有別。 現在談談李治,這位大唐撿漏王,又是如何繼位大統的。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在大唐歷史上發生多起玄武門之變。 第二次就是太子李承乾發動玄武門之變,兵敗而廢太子之位。 起因是魏王李泰引發奪嫡之爭,與李世民過分寵愛李泰,讓他生了奪位之心。 又有一幫官僚從中興風作浪,幻想從龍之功。 加上長孫皇后於貞觀十年去世,太子李承乾又患上足疾。 原本是一位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太子,從此性情大變,殘酷暴虐。 之前太子李承乾的老師們,李剛,孔穎達,魏徵等十幾位老師對太子過分嚴苛,產生逆反心理。 在東宮內荒淫無度,讓宮中之人扮演突厥人,還曾言:不當大唐天子,要當草原部落的酋長。 倘若突厥人進攻大唐,拱手相讓,引兵攻打長安,屠城! 不僅如此,還養面首,有一男名曰稱心,倆人皆為男子卻幹出令人噁心的漁水之歡的事。 稱心被李世民所殺,李承乾還為其哭喪守靈。 魏王李泰,作為藩王不去封地,仗著李世民的寵愛,開文學館,廣納人才。 李世民並沒有想過自己是如何奪取帝位,不正是從文學館招賢納士開始的嗎? 這也導致朝堂之上分成數個派系,太子黨,魏王一派,中間派。 帝王之術不僅用來對付朝中之臣,連自己的兒子們也成了犧牲品。 一句話謫出的都是寶,庶出的都是草。 最為悲催的是蜀王李恪,李世民言:像乃父。 李恪不論相貌,才學,能力,軍事上是天才,卻成了長孫無忌眼中釘,肉中刺。 不惜除之為後快,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相繼被廢,有能力繼承皇位的就只有李恪和李治。 後世百家講壇曾討論過一個非常扎心的問題: 如果李恪沒有被長孫無忌陷害而死,李世民在長孫無忌發動逼宮立李治為太子之前。 果斷處決長孫無忌,大唐會不會發生後面武周代唐之事? 答案是肯定的,同樣也會出現一個盛世。 只可惜李恪之悲劇在於其身懷兩朝血脈,其外公是隋煬帝楊廣。 一些唐朝臣子荒謬的認為,李恪是隋煬帝楊廣的外甥會復國隋朝,天哪!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