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haige.net 第329章 民族英雄錄第三部10(第2/4 頁)
,公元1646八月張獻忠率大西軍五十萬北上抗清,定國率部與清軍交戰,陣斬清軍隊長古朗阿,巴揚阿。
但是張獻忠卻不幸於十一月二十七日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中,不久就死了。張獻忠死後軍中大亂,頓時驚潰,傷亡慘重。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四將軍在危難中收集殘部數千,家口萬餘人由順慶急速南下,一晝夜馳數百里才儲存下部分有生力量。
,!
十二月,大西軍至重慶江北,南明總兵曾英率兵阻擊,農民軍在斷糧十餘日的情況下搶渡長江,殺曾英使十幾萬殘明軍頃刻瓦解。
在重慶四將軍處死了唆使張獻忠妄殺兵民,久為軍中積恨的左丞相汪兆麟,乘勝進抵綦江。
四將軍傳諭各營:“各宜同心協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提高了士氣,傳諭之後“歡聲滿營……各營帖然”。大西軍又開始從逆境中發展起來。
正月大西軍向貴州進軍,三月連克貴陽,定番州,永寧州,貴州西部諸郡望風而降。
由於清軍入關張獻忠對明朝的態度已有所改變,他在北上抗清前夕曾對部將說:“三百年的大明是中華正統,他沒有滅亡,是天意,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歸順大明,不要做不義之事。”
大西軍的失利也使李定國感到自己反明的失誤,此時李定國想要歸順南明恢復明朝政權,孫,李兩人爭執不下。
李定國氣憤地說:“你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不要拉上我墊背。”於是拔出戰刀自刺,眾將奪下戰刀,立即撕破一面戰旗為其裹傷,也一致表示願意聽從李定國的命令,孫可望見狀只得收回己見。
四將軍設壇盟誓,各自恢復了各自的本來姓氏,尊崇孫可望為首,聯明抗清之勢開始形成。
公元1647年四月,大西軍開進昆明,城中百姓萬人空巷的出來迎接。四將軍馬不停蹄進行分路平定,說服沐天波與農民軍聯合,宣佈“共襄勤王,恢復大明天下。”
自古以來,一場又一場對外戰爭中,華夏從來沒有真正輸外幫異族,而是內亂,內鬥才讓外幫異族有了可乘之機,甚至是奪取漢人江山。
歷史上晉朝如此,唐宋明也是如此。回顧歷史晉亡始於“八王之亂”,唐始於“安史之亂”,宋朝亡於重文輕武,亡於奸臣漢奸,帝王昏庸,明朝亡於腐敗,皇帝們的不作為或亂為,黨爭,內鬥,奸臣小人,漢奸投降派,叛徒!氣候因素只是外因,昏君與朝臣中的奸佞只是加速王朝滅亡而已。
明末包括不被承認的南明政權皆因上述原因使漢家江山落入異族之手。
而孫可望便是其中之一,野心膨脹,個人能力不足,又想割據一方,南明一些賊子投其所好,導致原本大好形式毀於一旦,加上李定國顧念兄弟之情,沒有果斷的殺了孫可望,最後內戰李定國雖勝,走投無路的孫可望公開叛明投清。
孫可望熟悉李定國的部署,引清兵繞開南明防禦,最後大漢奸吳三桂才有機會殺死永曆皇帝,南明滅亡。
而李定定國得知後悲憤之下,病重身亡,臨死之時遺言:“寧死荒野,勿降也。”
《李定國:南明擎天之柱》
李定國,這個名字在南明歷史上如同一顆閃耀的星辰。他的主要成就——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成為了南明抗清鬥爭中的輝煌篇章。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明朝已經走向衰落,清兵入關,南明政權在風雨中飄搖。然而,在這一片混亂中,李定國挺身而出,肩負起了南明的希望。他率領著自己的軍隊,與清兵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桂林戰役,是李定國軍事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戰役。面對強大的清兵,李定國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畏的勇氣。他巧妙地運用戰術,指揮著軍隊與敵人進行激戰。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激勵著士兵們的鬥志。最終,經過艱苦的戰鬥,李定國取得了桂林戰役的勝利,給清兵以沉重的打擊。
緊接著的衡陽戰役,更是李定國的又一次輝煌勝利。這次戰役中,他再次展現出了高超的戰略智慧和堅定的戰鬥意志。他準確地判斷形勢,靈活地調兵遣將,與敵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在激烈的戰鬥中,李定國的軍隊展現出了頑強的戰鬥力,他們不畏強敵,奮勇作戰,最終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這兩次戰役的勝利,不僅使李定國聲名遠揚,也讓南明政權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機會。他的名字成為了抗清鬥爭的象徵,激勵著無數人為了國家的尊嚴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