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底事明明已過去 又隨我上勾欄來(第1/2 頁)
活色生香,我的禱告應驗了。 美麗在那,美麗也在這。 另有奇特,沒有人記得。 原來它,屈服獨臥,已做阡陌客。 那個聲調,蛐蛐蛐蛐的,不很激烈,可是很有趣。想來,很久沒有聽過了,像忘在腦後的一個老物件。要以這傢伙的時間算,上一回,這一次,己經是前世今生。 街燈的光耀邊緣,有一塊不算大的花叢,但那是它的世界。我知道它知道,蛐蛐蛐蛐意味著什麼。有些事最好不說,可也不要錯過。 至於說到那個形象嘛,不是一幅畫,一個雕塑。你也別瞎猜了,根本就不在藝術的範疇。雖說少了些人氣,但是個活生生的靈性之物。因與生命基本概念交織在一起,才成就了這一片幻境般的奇怪景象。 張志遠認為,神秘感來自感官的未曾遇見。這是個驚人唯美的地方,所以能夠至今存在,那是因為知道的人不多。 可為什麼要把這個美放置在傾斜的風景裡,讓它悠然地保持在原有的空間不好嗎?不好!這是素靜精緻至極限而產生了色彩,每個細節都是有深意的,代表著春天的到來。可春天裡能有蟋蟀嗎? 無量天見高,一別花開少。何不重來過,秋光今正好 美得靜悄悄,隱藏的蠻好。潔身百草中,不哭也不鬧 心非心,鏡非鏡。鏡裡有心,心如明鏡。張志遠倏忽間迷亂了。於是,走上前來,問詢那個始終站在視窗,向外瞭望的那個模糊影像: “我再一次獨自行走,又看見了你。在這裡待了多久了?和古老城樓渾然一體,孤零零的聳立在這裡,像一個雕塑。這個場景很熟悉,不是嗎?注目一個遠古存在,總是會讓人失去時間感。 你看,這座城面無表情,孑然而立。不似對柔情似水的回應,也不能歸於對熱情洋溢的悲憫。這個內在真不容易揣測。其實熟悉並不能說明我們瞭解,也不代表喜歡這一刻的情緒。” “哪一刻?” “懷疑自己的那一刻。” “每次我們遇見,就是這樣。人至暮年惜黃昏。我喜歡觀賞夕陽殘輝,暮氣升騰的景緻。” 可算是開口說話了。這個聲音這麼熟悉,張志遠終於想起來了,原來那個模糊的影子竟然是貴桃。我們都多大年紀了,她怎麼還像個孩子一樣,裝神弄鬼的。他長舒一口氣,臉上流露出了欣喜。 大自然表現情愛的方式,的確有些匪夷所思。總讓我們產生敬謝不敏之感。看到了吧!有種結合顯得平靜而滿足,讓人心曠神迷,但卻不是這個女人的風格。 那棵絳珠草,真的是個寶。可算見面了,時間剛剛好 觸及問題大,別那麼小氣。打你的主意,千里走單騎 自己與這個女人的關係,是區區生活小節,誰也奈何不了自己,但畢竟是人言可畏。有些好事之徒還會添枝加葉,或許轉眼之間自己就會臭名遠揚。為此張志遠私下也沒少提醒過她。 貴桃不是個低調之人,而且行事怪誕,所以對他的話不以為意。沒辦法。大家都是平實男女,喜歡熱鬧,張志遠也不例外,甚至有些企盼這樣。他對稀奇古怪之人,懷有不可名狀的情有獨鍾。 “你幹嘛,衝著人家這樣曖昧的笑?有意忘卻,卻忘不掉。知道你已經委身紅塵了,但我也不願意與你一起追溯那些情事。” 女人揚了揚腦袋,粗聲悶氣地甩過一席話來。流水般的長髮,玫瑰一樣的紅唇,讓張志遠猶疑了那麼一下下,而隨之頓感熱心一涼。怎麼會是這樣呢?這哪裡是貴桃,分明是老孔的家屬。 看來,這個世界不可以被證實,自由意志和精神受到了嚴重考驗。張有志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並向前走了幾小步,但表情已經很不自然了。他假模假樣地把視線投向了房間裡的陳設,如沙發、壁畫,還有茶几上的花等等,藉以分散自己緊張的情緒。 “儒家樂趣,百里無文士,的確是少了很多精彩的對白。但沉默的確是個現實意義上的世外桃源。是不是這樣的?我的張大政委。” 張志遠抬起雙手,使勁地揉搓著眼睛。在定了定心神之後,再去探望時,才知道自己剛才弄錯了。這個女人就是貴桃。他有氣無力地倒在沙發上,接著使勁地拍著腦袋,想讓自己徹底地清醒。 崎嶇幽靜的林間小道,綿綿群山,女人憑空出現簡直是豈有此理。開始他還懷疑自己的狀態,現在有些明白了,原來這裡不是凡夫俗子所能靠近的地方。 我們要清楚這應歸於邏輯的不是。邏輯不是知識,也不創造知識。它所做的是為我們提供組織和運用知識的既定規則。可以認為,是個權利和觀念的基礎,接近於永恆秩序的一種表達。這話不太好理解,你懂不懂無所謂,張志遠明白就可以了。 這時候,他眼前突然出現了一串火花,一閃一閃地很是好看。這又是什麼么蛾子?一定又是這個女人在搞鬼。他調整角度後,發現女人正施放著那種不冒煙的煙花,嘴裡還唸唸有詞: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