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我提議,諸侯去咸陽享樂,國家委託秦國治理(第1/2 頁)
“學生告退。”
“學生告退...”
“告退....”
看臺上,出現了第一個離開的學子。
彷彿引發了骨諾牌效應,跟在其後,越來越多的學子,離開看臺,走出學宮。
無論他們是來支援荀子,打算送老師最後一程,還是來反駁荀子,將其趕出學宮,排擠出齊國。
經過成蟜的攪局後,他們現在只有一個陣營,那就是心中萌發仇恨的齊人。
對蒼天不滿,對諸侯不滿。
荀子的去留,就顯得不是那麼關緊了。
他們要去搞清楚一件事,齊國積蓄四十年,國力強盛,兵員充沛。
若是向諸侯復仇,攻燕,徵楚,伐三晉,後與秦國爭鋒,齊國的大好男兒,仍舊是滿腔熱血,不輸虎狼之秦。
可是為何...
朝堂上的肉食者,從來不提復仇之事?
“老夫即將離開齊國,辭去學宮祭酒一職,可在離開之前,老夫依舊是這些學子的老師,不能眼睜睜看著你把他們當作棋子,犧牲在無謂的爭鬥中,還請足下告知,用心謀劃,所圖為何?”
荀子一直沒有開口,就是在等成蟜做完這一切。
既不想這些學生淪為成蟜的棋子,做無謂的犧牲,又不制止成蟜的行為,誰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成蟜默不作聲,只是一味地看著荀子身後,那些個學宮先生,看他的眼神,並不全都是和善友好的。
到底是當過三次學宮祭酒的人,學問第一,名望第一,輩分第一。
荀子只是抬抬手,身後的那些學宮老師,便隱去內心的所有疑惑,離開此地。
片刻間,偌大的講學廳只剩下寥寥數人。
也就此化解成蟜人多耳雜的憂慮。
“身為秦人,自然是為秦國謀利;至於荀大家的擔憂,全然沒有必要,在下只動口舌,不動刀兵。若有可能,在下更希望秦國能夠以和平的形式統一天下,讓天下諸侯以郡縣的形式加入秦國。”
成蟜嘿嘿嘿地笑著,看起來不像是要做好事,偏偏說出口的話,語氣真誠:“天下的諸侯王們,個個不喜歡處理國事,不願意關注民生,既然如此,我倒是很希望,他們能夠到咸陽領取一份豐厚的食邑,延續他們的香火宗廟,繼續現在的奢淫生活,他們一如既往地宴飲作樂,把治國理民的瑣事交給秦國,豈不美哉?”
陳平站在成蟜背後,看著那修長的身影,緊繃著全身肌肉,不敢有絲毫放鬆。
齊國學子離開的那一刻,他就發現了成蟜的真實意圖。
把齊國內部搞亂,讓民間與官府,出現相反的聲音。
當這種聲音足夠大的時候,齊國就會在各種場合紕漏百出,尤其是在與秦國的外交上,會更加方便秦國佔到齊國的便宜。
陳平對齊國,並沒有太多的感情,位於三國交界,今天做齊人,明天做魏人,後天又是楚人,這就是他小時候的日常,家中常備三種戶籍,每次戰事結束,就拿出戰勝國的戶籍表明身份。
也正因如此,陳平用計,追求實效和結果,沒有高尚的道德,只為生存而計。
在與成蟜相處的這麼短時間內,陳平窮盡一切可能,都難以掙脫成蟜的掌心。
因為,他很難做到投其所好。
有人喜歡名,有人喜歡利。
陳平以為,成蟜喜歡利,只是他摸不透,成蟜喜歡什麼樣的利,財富、美女、權力、土地亦或者是其他。
單單以成蟜口述為準,他應該是喜歡秦國大利。
若只是如此,陳平也有辦法,哄著騙著,徐徐誘之。
可成蟜正在哄騙荀子,這讓陳平親手扼殺掉腦海中的所有計劃。
與其掙扎,不如享受。
既然退無可退,那就上船,站隊,再說其他。
“陳老弟,你該不會想著,怎麼把我玩弄於股掌之間吧?”
成蟜平靜的聲音,如同天外隕石,擊穿陳平剛剛建立起來的心理屏障。
好不容易說服自己,一句話差點讓他破了防。
若非荀子在旁,成蟜或許不會跟自己打招呼。
陳平冷汗凜凜,緊張使得他一時失語,毒士更怕毒計。
成蟜還沒有對他做什麼出格的事,他就覺得成蟜比他要毒許多。
招惹了這個人,當真是福禍難料。
“我在想,如何才能幫到李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