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不為(第1/2 頁)
“在下李非,秦國學子,有些傲氣,卻也不敢如陳兄那般託大,願與學宮諸同仁探討學問,以證生平所學。”
成蟜不知何時,下了看臺,來到了講席前。
如話中所說,他確實有些傲氣,根本沒有和任何人見禮,就像是沒有看到在場的眾學子。
成蟜目標明確,朝著講席行弟子禮,恭敬道:“秦國學子李非,久聞荀子大名,特來學宮拜訪,以證心中大義。”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荀子是個髮鬚皆白的老者,面對陳平的挑釁,依舊穩坐講席。
反倒是成蟜的見禮,讓他微微抬手,並給出了一句還不錯的評語。
遠處看臺上的學子或許沒有聽到,陳平可是聽的清楚。
一副見了鬼的樣子。
誠?
荀子是老眼昏花了吧?
這人連名字都是假的,哪裡誠了?
不服也沒辦法,陳平剛挑釁完,要是再揭露成蟜,給荀子留下的印象,只可能更壞。
他本意就不是為了交惡荀子,只是想把成蟜也拉下水。
荀大家大度,不跟他一般見識,算他走運,犯不著自尋死路。
“陳兄,在下自秦赴齊,只為拜訪荀子,追尋心中所學。”
“方才聽你之言,似乎有比荀學更為高明的見解,不知可否一辯?”
成蟜笑的真誠,邀約也很有誠意,很有禮貌。
然而,越是如此,陳平越是心境動搖,他就是穩如老狗,也會有穩不住的時候。
他自以為足夠不要臉,遇到成蟜,算他往日裡目光短淺,不知人外有人。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陳平不語,只是一味生悶氣。
到了這個時候,他全都想明白了。
架他上講席,再到他拉成蟜下水,一切都是成蟜設計好的。
陳平唯一不明白的是,他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對方居然能夠把他的心思準確拿捏,實在是匪夷所思。
一般情況下,有人被逼著做這種事情,那肯定是小心翼翼,生怕把人得罪死。
縱使有膽大的,也會保持足夠的禮節,不會太過張狂。
如同陳平這般,反其道而為之,把矛盾擴大化,事態嚴重化,場面失控化,絕對是不正常的行為舉止。
偏偏成蟜就從容淡定,彷彿早就等著這一幕。
不明所以,陳平暫避鋒芒。
有仇必報是他,明哲保身也是他。
報仇不成,沒必要繼續頭鐵。
“看來陳兄心有溝壑,懷有絕學,不可輕易示人,事後在下願與陳兄單獨切磋。”
成蟜一句話,又把陳平拿捏了。
只見陳平的小眼睛,吸附在成蟜身上,完全離不開了。
想不通,看不透,摸不清。
既然坑了他,讓他在眾人面前,顏面掃地,還開口為他挽尊。
要麼是偽君子,要麼得了離魂症,要麼是後面還有坑。
成蟜不知道陳平如此謹慎,這可比張良穩多了。
但他絲毫不慌,零幀起手和超長前搖,都是防不勝防。
陳平剛體驗零幀起手,正是警惕心最強的時候。
接下來,成蟜會給他安排一個超長前搖,保證給他安排的舒舒服服。
成蟜招招手,讓侍衛移動到陳平身邊,把人夾住,可不能讓他在接下來的混亂中腳底抹油。
“在下遠在秦國,不曾見過荀子,卻也常常拜讀荀大家的文章,並與其弟子李斯、韓非,皆有所交往,故而對‘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有一些十分淺薄的看法,想要與在座反對荀子的各位仁兄,探討一二,尋找世間真理。”
成蟜立在講席前,從正前方的看臺看過去,就是他身為荀子的傳道者,護在荀子身前,無形之中拔高其形象。
其實,他站的就是陳平剛剛的位置,只因說的話不同,做的事不同,給人的感覺自然也就不同。
退一萬步說,成蟜不會辯學,他在王兄眼裡是個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的弟弟,有個狗屁的形象。
但是,成為高人,需要學問;裝高人,並不需要。
辯學他不行,做個優秀的抬槓噴子,成蟜還是很在行的。
“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這可是一句超越時代侷限,極具進步意義的名言,成蟜引經據典不行,扯這個那就手拿把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