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不遑讓於霸王(第2/3 頁)
郡兵這兩場仗,高寶沒有能表現出和他名氣相符的實力,不能怪他,只能說這兩場仗中,他要麼碰到的對手太過出色,如田徹,智勇兼備,要麼就是他運氣不好,如打郡兵,竟然會被一個小小的土坑把他的戰馬給崴了腳。卻也正是因此,因在打南成和伏擊郡兵的這兩場仗中,沒有表現出優秀的戰績,今日此戰,高寶實是提足了勁,務必要為自己爭回臉面!
……
蕭成部與郡兵的交戰,已將戰場上踩踏得塵土飛揚,高寶所率的百騎殺到,馬蹄奔騰之下,更是掀起了塵土滾滾,整個戰場都被塵煙給掩住了。
大營中望樓上的力子都等,已是看不太清楚戰局的進展。
但具體的細節看不到,整個的形勢還是可以看得到的,遠觀望到高寶百騎由聚而散,靈便自如,抄向郡兵後陣的情形,力子都頗是得意,問季猛等說道:“軍師,觀我精騎何如?”
季猛疑慮重重,力子都的這話,他沒接腔。
王丹奉承說道:“囊者,霸王以騎威海內,所向無敵。大率今帳下之此精騎,不遑讓與霸王。”
項羽自號西楚霸王,霸王者,說的自是項羽。
一則,戰國晚期,東海郡等地均屬楚國地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后,所定之國都彭城離沂平也很近,一兩百地之遠而已,項羽在這一帶,至今仍很有名氣。二者,如蚩尤被黃帝殺後,被後人傳為戰神一樣,項羽雖然為劉邦所敗,可是因其勇猛,有漢以今,民間卻也是多把項羽視為戰神,祭祀項羽者眾多。因是,力子都對項羽亦是非常的崇拜。
王丹也正是知道他崇拜項羽,所以才故意拿項羽的精騎與高寶等騎相比。
這一比,端得投其所好,正搔到力子都的癢處,他英俊的臉上,笑容綻放,撫摸美鬚髯,他自矜笑道:“我豈敢與霸王相比!王公,只恨良馬難得,直到而今,我也才有數百騎可用罷了。堪稱精精者,更是隻有這區區百騎。卻是待以時日,如能得有機會,讓我得到足夠的戰馬,將我帳下騎兵擴充到千騎、萬騎,到那時候,王公再以霸王之騎與我比之,或勉強可矣!”
王丹笑道:“今日此戰,郡兵敗兆已顯,蕭、高二將必能為大率克勝,趁勢而取,業亭亦未嘗不可於今日便即得之!業亭一下,沂平全郡將入大率囊中。沂平既得,大率坐擁兩郡,便可從容揮師西進,冀地素產良馬,只要能夠順利地打通兗州,西渡大河,則冀地之馬還不就任由大率取之了?大率想要組建成一支千騎、萬騎的騎兵,在下愚見,不為難也,指日可待!
……
想是以劉昱所部,現今不到兩千部曲,劉昱、劉小虎、陳直私下裡就不知已是商量過多少回他們這支小小部隊的前途出路,何況力子都帳下現已一萬多,近兩萬之眾?他和季猛、王丹及幾個親信的從事,私下裡對於他們將來的前途發展,尤其近期以來,也是常做討論。
在別的一些問題上,力子都、王丹和季猛的意見時常會有相左的時候,但在關於前途發展這件事上,他們幾人的意見卻是完全一致。都認為,打下沂平後,最合適他們發展的方向,便是向西進軍。因為如前所述,便如陳直等人的分析,若是南下的話,淮泗一帶水網密集,不利作戰,北上的話,那裡是樊崇的地盤,這兩個方向均非上佳之選,故西進乃是最好的選擇。
從戰略上講,西進也比南下強。
兗州等地的人口比南邊的臨淮等郡遠遠為多;打通了兗州這條道路之後,可以北上青州、可以西入冀州、可以南下豫州,隨後可供選擇的進軍方向也要遠比南下為多。
打下沂平之後,便擇機向西發展,已是力子都等人的共識,故此王丹才會在此際,說出“冀地素產良馬”云云,這些且也不必多說。
只說聽了王丹之言,力子都愈是高興,他笑問季猛,說道:“軍師,你咋不說話?”
注意到季猛的視線沒在蕭成、高寶等與出城郡兵交戰的場所方向,而是在遙望向南,力子都於是一邊問著季猛,一邊把視線也轉了過去,說道,“軍師,你在瞅啥?是城南郡兵進戰了?”
目落城南,從南城門出來的郡兵還沒開始過護城河,仍然在有條不紊的調整陣型。
季猛絲毫沒有議論戰後如何如何、怎麼發展騎兵的心思,他眉頭緊緊鎖住,說道:“大率,已然出城,不急過河,卻先列陣。這城南出城之郡兵,不似是欲趁機擊董從事部啊!”
力子都說道:“那它出城作甚?”
“大率,此正我之所疑。”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