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 > 第559章 羅剎蠻實在是太穩健了

第559章 羅剎蠻實在是太穩健了(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永墮深淵:魅我帶著一群小鬼練魔法我以大夢煉長生我在蜀山斬妖除魔成聖人穿到西遊記拜孫悟空為師鍵盤俠的異次元冒險逆襲重生:反擊耀新生縱橫三界之鬼門小子異寂能御獸東荒我不慌史前元尊天之湮修仙錄之問道天涯不死修仙人心道征途綜影視:拯救意難平男二們仙緣道侶傳山野窮小子的修仙路我有一個神道界穿越修仙開局仙尊巔峰炸翻異?

“趕下去,快將敵人趕下去!” 羅剎蠻猝不及防的一次真實進攻,當真將鬆懈的第二營給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導致一些地方被突破。 不過也僅僅只是這樣了,戰兵之所以是戰兵,就是因為他們的裝備好,訓練度高,反應速度快。 所以在付出一點代價以後,就將敵人趕下城牆,然後將敵人打的再也上不來。 對此,遠處的亨裡埃塔子爵呵呵一笑。 “看來現在確實是嚇了這些大乾人一跳,不過他們倒也是精銳,反應速度很快。” 隨即他命令前面的軍隊撤下來,然後交代一聲。 “接下來的進攻就像前面幾次裝裝樣子就行了,打到天快要黑的時候就開始撤退。” “就這樣吧,我先回去,今天就不陪這大乾人玩了,明天再說!” 說罷,身為總督的亨裡埃塔子爵轉身離開,然後將軍隊交給了常備軍指揮。 與此同時的海邊港口,兩萬民兵現在已經撤離了一萬兩千多人,距離撤離最後一批也快了。 “快點,卸甲,將甲冑捆起來。” 其實撤退的民兵已經得到了來自指揮部的訊息,為了加快撤退速度,民兵們除了船上塞滿了人,剩下的人就用繩子拖著在海里跑。 而他們之所以能這樣,就是因為他們的半身甲基本上都是木製,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所以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凡是上船的人,就要卸下鎧甲,然後將鎧甲捆好交給被拖入水中的將士們,保證他們不會沉入海底。 而這個方法也很是有效,就是他們需要在海里受不小的罪,特別是現在已經算是深秋,海水也冷了不少。 不過,這種撤離方法也算不錯,能夠撤離的人員多了不少,而且船隻也不用像撤離百姓民眾一般顧忌太多,對於民兵來說,那就是隻要是能夠裝下人的地方,那就死命的裝。 不過一天多的時間,就撤離了一萬多人,剩下的人明天只需要半天的時間就能撤離完畢。 所以那些被留下的五千民兵看著這一批人員撤離以後,就已經開始了行動。 他們五千人,兵分多路,以大隊編制為單位快速向周邊撤離,只在港口留下準備要撤離的兩千多人。 他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趁這夜色,在羅剎蠻必經要道之上做好陷阱,阻礙其行軍。 不僅如此,五千人分成一個個三百多人的隊伍,那麼他們的行軍速度也就變快了,若是有跑的更快的,說不定能夠趕在天亮之前來到敵人營地前,直接襲擊營地。 當然,身為民兵,他們能夠做到夜間急行軍就已經很好了,讓他們夜襲敵人,那就有點為難他們了。 所以,第二天羅剎蠻大軍拔營,還沒走出一里地,先頭部隊就有人不幸踩入小的陷阱坑中,將腳扎穿! 也有人倒黴,不小心踩到了捕獸夾上,伴隨著砰的一聲巨響,倒黴蛋的腿骨都幹碎了。 “怎麼回事?” 先頭部隊行軍速度放緩,小亨裡埃塔男爵自然能夠感受到。 “男爵大人,先頭部隊遭遇襲擊,到處都是敵人陷阱,已經傷了七個人了!” 聽著彙報,小亨裡埃塔一時間不好的預感直上心頭,只感覺背後涼涼的,於是當即翻身下馬,在家族私兵的保護下繼續前進。 “命令先頭部隊,發現敵人不要追擊,小心敵人的陷阱!” “命令,若是敵人在樹林裡發起攻擊,就儘可能的透過,然後放火將樹林燒掉,不要進入樹林。” “命令,大軍儘可能的不要透過道路狹窄的地方,特別是山谷。” “命令,凡是有可能被伏擊的地方都要小心探查,防止被敵人埋伏!” 此時,小亨裡埃塔男爵已經放棄了快速行軍,快速消滅敵人的想法。 畢竟敵人的這種戰術挺眼熟的,他可不想去傻乎乎的冒險,明知道敵人有陰謀,那就不要將自己置身於敵人的戰場內。 簡單來說,那就是絕對不能憤怒,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更不能深入樹林追擊,畢竟前段時間有不少人都吃了虧。 所以現在穩紮穩打才是最好,這樣即不給敵人機會,也能更好的保全自己。 至於說因為自己行軍速度慢,導致敵人從海上逃離的事情,那就不管了。 本來這一次打仗家族就賠了,若是他在將常備軍給坑了,別的不敢說,家族必然要倒黴。 家族倒黴了那他父親就不好過,他父親不好過了那他就不好過。 故而他自己心中也是有數,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於是,不斷轉移的民兵有時候碰上羅剎蠻會驚喜的發現,敵人竟然不追擊他們。 不僅如此,用來設定陷阱,準備打伏擊的民兵隊更加吃驚,因為這些敵人謹慎的要死。 沿路,遇到能夠打伏擊的地方就派出大軍,碰上陷阱就朝樹林之中放火。 他們故意讓羅剎蠻發現,羅剎蠻也不追擊。 簡答來說,這支羅剎蠻就是穩重的要死,看見他們在山上,不管;看見他們在樹林中,放火。 一時間,羅剎蠻沿途說過之處,烈火熊熊。 此時,一出小山包上,一個頭發被燒了一半,臉黑乎乎的民兵不由的吐了吐口水

目錄
光榮使命19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