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雨還在繼續(第1/1 頁)
“說說原因。”
“商周推崇天命,但最終亡於天命。孟子說,‘知天命者,天命不可改也’,然臣以為,天神觀的核心是在天子,在君王,萬民信與不信,也在君王,是君王給予天神觀的解釋,而不能讓它反過來制約君王。”
“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但你只說對了一半。”
“臣愚鈍,請王上明意。”
“天神,”嬴政無視李斯的話,顯然是不想深談這個話題,他站起身,平整衣袖走了下來,“走吧,去看看這個所謂的天神又要說什麼。”
沒猜錯的話,這把是要定呂不韋的生死了。
現實的故事已經發展到了尾幕,所謂的第六柱石離開了政治的中心咸陽,按理說,這就要預告呂不韋的結局或者歸宿。
嬴政是抱著冷眼旁觀的態度的,他沒有太多的唯心,任憑天語再怎麼說,他知道呂不韋的命運還是掌握在他這個君王的手裡,總不至於平白無故就死了吧。
【嗯,事情到這裡我們就長話短說了吧。呂不韋在莊襄王逝世之後就擁有了一段時間的輝煌時期,這段時間,他大權在握,他培植羽翼,他修書立說,但也同樣的,他功高震主。這些想必大家都能想到,先主託孤、臨危受命的臣子在後來也有很多,有忠臣,有直臣,有權臣,也有佞臣。蓋棺定論時,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褒貶不一,我想呂不韋也是。】
【為什麼到政哥繼位後我就不細說呂不韋的事蹟了呢,因為後幾年的一些事其實是可以預見到的。我們塗抹去呂不韋在掌權的初期對秦國內政修繕的政績作為,我覺得這是他該做的,他在本質上不是一個壞人,只是一個有一點野心的人。】
【這是我對他進行淺層分析後得出的大膽結論,是我對他的看法。畢竟是商人出身,所以他的內心深處沒有太大的政治魄力,像前面的商鞅,後來的張居正,他都比不上,但總歸也不算太差,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想到了他最終的結局——飲鳩自殺,在權力鬥爭中他已經看不到未來,預測到了結局,很簡單,只是因為他頭上的那片天是嬴政,只是因為他的良心還沒有泯沒,還願意去俯首稱臣。】
【一系列的風暴,一條條脫離了呂不韋掌控的負面新聞,和太后私通,舉薦叛臣嫪毐,和鄭國有牽連,莫名其妙又與六國沾上關係,無論如何,就算嬴政還容得下他,在他自己的認知世界,他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
【他想到了死。或許是我說的太煽情,總之,呂不韋最後死了,沒有人逼他,他死在了他自己的手裡。】
【嬴政對他的處罰結果是讓他交出相印,安安心心地去封地洛陽養老。但後來又擔心六國的有心人藉機利用他,就乾脆讓他與世隔絕,遷到蜀地去,這樣就沒有人去打擾他的老年生活。好在是留了呂不韋一條命,政哥到底還是念著他的情的。可也許恰好是這一點戳痛了呂不韋的自尊心吧,那麼荒無人煙偏僻落後的地方,他是沒臉去的,所以給嬴政一個交代,就是自殺。】
【說的有些語無倫次,甚至有些哽咽。我承認,我動情了。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小夥伴理解,我竟然有些同情呂不韋。好吧,我知道我這樣說可能會有人噗之以鼻,甚至還會招罵,如果有共情的志友,我們在評論區再抱頭痛哭吧。】
李斯一直不動聲色地觀察著身前嬴政的面部表情,但很奇怪,他什麼也看不出。自己聽得都有些觸動,嬴政竟一點反應都沒有。
【其實講到這裡,up主就萌生了結束的想法,不是本期的結束,而是整個系列的結束。這與我預想的不同,九九歸一,我最初是計劃集齊九個人物的,呂不韋是第六個,後面還有三個,分別是李斯、王翦和蒙恬。可能會有人問,不是說十全十美嗎,怎麼九九歸一,因為我最終是想回到始皇帝嬴政身上,九九歸於一。至於未來要不要在熱度並不高的情況下堅持下去,我要再想一想。】
【回到呂不韋身上。每一個人物結束的時候,可能是出於對歷史的共鳴,我內心總會有一種悲涼的感覺。蓋棺定論,這是我並不:()集齊九大柱石,重啟大秦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