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願明緣(第1/2 頁)
我想了一下才回覆了她資訊,用文字這樣對她說:“我可實誠。我也會一直信的。謝謝!說實話,你這句話讓我生出了很強烈的念,感恩遇見!感恩有你!並生出了很強烈的識受:有你真好!”
我說完後,覺得我這樣說很不恰當,似乎容易讓人生出誤解,畢竟我忽略了對方為異性。
於是,我又發了文字資訊給她:“你不用擔心我動了念,這是正常的。這種由緣起的念,在我這兒不會過份造相,謝謝!”
我發完這條資訊後,感覺我自己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覺得不說後邊的還好,一說反而讓這個事兒更加的複雜了。
我苦笑了一下,知道自己可能真的動了那一個喜歡的唸了,並由此念而有些思惟混亂了。於是,我想把資訊撤回來了。正當我想這樣做的時候,她卻又回覆了文字資訊。
她對我說:“是的,我會一直陪著你。”我有些更不解,或不敢再去解這句話的本意了。因為她可以是隻以陪我參學為發心說,也可以有更多的發心這樣說。但我知道,我不能再思考下去了,因為再想,我就會生出很多念,可能直接又生起了煩惱,那我就著相了。
於是,我想了一下,對她說道:“謝謝!不過你不能再說了。因為於當下我的境界中,於我的狀態中,你所說的這一句話很重,感恩你的信任。這樣的話,我的眼睛可能會累出汗的。”
我想以這樣的方式,能讓我們者輕鬆一點兒。她卻立即用文字對我說:“兄臺,你太幽默了!放心吧,我一直在,我們不是拉勾了嗎?”
我不知道怎麼再回應了,只好回覆了:“完了,我感動了。”然後附了一個尷尬的表情。
她立即回覆了:“兄臺慈悲,很容易感動。對於你為我說法、解惑,我又何嘗不是感動萬分呢。”
我告訴她:“是你的慈,讓我生出了悲來。這也是我取了你的慈為因,成就了我悲的果。當下能讓我生出這一念感動的人如龜毛兔角了。”
我們都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無意識的很默契的說到了我的生活,又說到了堂口。並在不知不覺中說到了金剛經,卻都沒有睏意。
她對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若是夢幻泡影,兄臺此時做何想?我是會一直陪著你,但這世界顛覆了呢?我又在何處?”
我想了一下正在用文字回覆她資訊的時候,她卻又發來了資訊。她說:“這還用問嗎?我這個笨蛋,世界顛覆了,我還在兄臺身邊唄。”
我這時已經寫好了資訊,於是立即發給了她:“你若是那夢幻泡影,我以平常心觀,隨緣而取。以因緣心觀,是緣起緣滅,無非因果。以慈悲心觀,願你永受喜樂,不入無明生苦。我心怡然……你若於因緣中一直陪著我,我生在何處,你便生在何處,此緣起於你願意一直陪伴。若此世界顛覆,我們隨緣同滅。滅了,隨願我們同生他處,重新同修正道。道生出,同利益眾生自己出於無明,不苦得樂。”
我又對她說:“生世界顛覆想,你就虛妄了。此處一死,定生彼處。世界輪轉,因緣不空,因果不空。不過我卻感覺是文殊師利在授我智慧了。”
我所以又發了這條資訊,因為我感覺她這一問,其實是大智慧所現。我突然感覺她可能是文殊師利化現了,是來度我的。因為這一個回答,也是很難的。我感覺到了從五臺山回來後,我似乎有些智慧了。
她回覆我道:“我好不容易問一個問題,沒等你答,自己卻搶答了。你答得好,一百分。”
我說道:“是你問得好,靈魂相觸才能互相通達恆久,肉體總會老去。由心而發,你問我答,也是因緣又成因果。你的清淨相,正如我所觀。你一問我便在心中生出了一個‘對了’的念,自然而然。不疑發心,只要能方便他眾,苦我得擔惡業,我不畏得失。你敢陪,我定願受。”
她對我說:“我要不是讀了一遍《金剛經》,也問不出這樣的問題。你也不會給我解惑,我也是驚你一下。”
我笑了一下,回覆她道:“一問解千山,卻緣身在山,此山不似山,不以色身觀。一切皆造化,緣至自性現,如是得青睞,何以虛妄還?我若說我並沒有驚,你做何想?”
她說:“你又精進了。一問解千山,卻緣在此山,這句精髓所在?”
我回復她道:“緣起即是山,有念行才圓,我們入了因緣中,不是就在山了嗎?”
接下來,我又對色空不二,緣起性空,對她解釋了一番。她似乎是有些驚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