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幾個熟人(第1/2 頁)
李暮靄不免拘泥,忙道:“明日王尚書就要到了,我想去城外接他,今夜得早些歇息,你們慢逛,我先回去了。” 她擠出笑容,先走一步。 夏侯煜側過身,回望著她的背影。 她大大咧咧的時候,連造反都面不改色,如今又成了靦腆的小姑娘,被他識破之後不好意思,走得極快。 “哥哥,燈會好看,方才那個姐姐跳的舞也好看!” “嗯。” 第二日天明,朝廷的船隊到了,停在城南碼頭。 李暮靄和夏無念早早地等在了碼頭上,同樣來相迎的還有宋知府等人。 夏侯煜不在,他是攝政王,又是王尚書從前的頂頭上司,沒有來接臣下的道理。 碼頭豔陽高照,王尚書身著官服走下船,一眼就瞧見了排頭的李暮靄,欣喜萬分,“穆……” 夏無念忙打斷他的話:“王大人,這位是李大人。” 王尚書頓時明白了,改口笑言:“李大人平安無事真是太好了,君上甚是掛念,已來過多封密信,叮囑臣一定要找到李大人!” 李暮靄笑言:“託君上的福,我沒事,攝政王也沒事。” “那就好,那就好!” 宋知府上前拜見,“卑職見過尚書大人。” 王尚書言:“宋知府,你我是老相識,無需客氣。”他看向欣州城樓,另問,“城中災情如何,為何宋知府久不向君上稟明欣州近況,君上還以為欣州出了大亂子,甚是擔憂。” “回尚書大人,都是卑職督下不利,養了個膽大包天的同知,他趁卑職回家為母親侍疾之際,欺上瞞下,在城中胡作非為,將欣州攪得一團糟!” 王尚書的神色變得嚴肅,“竟有此事?” 宋知府看了看李暮靄他們,“卑職已向攝政王和二位大人解釋過,幸而有二位大人幫著卑職善後,將城中打理得井井有條,如今又有尚書大人帶來的糧食和藥材,百姓們恢復生計指日可待。” 李暮靄和夏無念都保持著沉默。 宋知府抬手指引道:“尚書大人請入城。” 城中已有商戶開始收拾鋪子,準備重開。 城南大街上的燈架還沒撤下,各式各樣的花燈隨風輕擺,很是好看。 今日的欣州也不算熱鬧,卻給人一種平靜祥和之感,而非滿目瘡痍。 王尚書不免詫異,小聲問旁邊的李暮靄:“欣州近來當真如此?” 李暮靄道:“尚書大人是社稷老臣,大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怎會是常理。” 王尚書心下有幾分明白了,破衣裳若瞧不出破,便是有人狠狠縫補過。 李暮靄邊走邊瞧著街上,見街有幾個帶著斗笠的路人,他們身著布衣,拎著包袱,個個牛高馬大,與周圍疲弱的百姓站在一起十分顯眼。 幾人看見她時,都不約而同地壓低了斗笠。 李暮靄不動聲色地收回目光,跟著王大人繼續往前走。 走出一段距離後,李暮靄扯了扯夏無念的衣袖。 “怎麼了?” 李暮靄壓低聲音道:“我方才好像看見了幾個熟人,你派人去盯一下?” “誰?” 李暮靄目視前方,“那晚打劫咱們的水匪。” 夏無念驚異,“你沒看錯?我聽說水匪已經被傅將軍一鍋端了,連流竄山林的盜匪,他們都是見一窩逮一窩,抓了上千人。” “那麼多人,難保沒有漏網之魚,我覺得我沒看錯,你若還有人手就留心一下。” 夏無念點頭,人手自然有。之前潛入欣州不方便,他帶去找她的只是少數,還有些他留在臨川保護王尚書,如今都到了。 他們一行人回到府衙,知府請了王尚書去二堂坐。 夏侯煜正在二堂裡喝茶,看見他們回來,平靜地放下茶盞。 王尚書走到堂中見禮,“卑職見過王爺,王爺大安,乃社稷之幸。” 夏侯煜放下茶盞,揚了下唇角,“君上未必贊同王大人此言。” 他看了一眼旁邊的位子,示意他坐。 王尚書從容地坐了旁邊客座,沒有與夏侯煜同坐主位。 宋知府道:“尚書大人,卑職已備好廂房,尚書大人不妨先去廂房休息?” 王尚書直言:“不必,趁著王爺在這兒,諸位還是先將賑災的賬目拿過來,讓王爺與本官看看。” 李暮靄不得不嘆,尚書大人不愧是老江湖,一來就查賬,直掐命脈。 “是,賬本早已備好,卑職這就差人去取。” 胤安,紫極殿。 日暮黃昏。 李闊站在殿中,捧著凌帝給的信反覆看了好多遍,這封密信是夏無念送回來的。 聽說路上不太平,耽擱了些時日,今日才到,信上說的都是前一段時日的事了。 信上說他姐平安無事,他心裡的大石終於落了地。 他姐之前遇險,凌帝本來想瞞著他,但他成日在太學讀書,攝政王的船被水匪劫了這麼大的事,太學的人怎會不知。 他跟同窗打聽,得知出事的除了攝政王的船外,還有夏無念的船,而他姐就在那艘船上。 夏侯沉坐在御案後,拿著另外幾頁信箋過目。 字跡清晰,筆鋒穩健,可見她人平安康泰。 她在信上說她的藥管用,她還親手救活了許多人,欣州的瘟疫不日就能平息,讓他別憂心,還說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