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夏口之戰(二)(第1/2 頁)
箭雨如注,吳軍前來阻擊的部隊還未抵達河畔,抬眼便是密集的箭矢。
魏軍還在不斷登岸,此時他們自主改變了行動。
一部分扼守河岸線,等待吳軍被箭雨掃射一波,再上前搏殺。
一部分順河水南下,繞至吳軍弓弩陣從側翼掩殺。
一部分則直接攀船而上,解決順漢水而來的吳軍。
襄州軍的將士有許多都是懂水性的,只是冬季不易行大船這才轉為步軍而已。
故而他們在水上戰鬥能力並不劣勢。
這一切都得益於王昶戰前安排得當,誘餌、掩護、主攻,每一支部隊都有自己的任務。
在戰術的合理安排下,魏軍成功渡河,將前來阻擊的吳軍趕了回去。
然而王昶並未就此放過吳軍,成功渡河後,他立刻下令追擊,斬了吳軍數百人後才收手。
見阻擊無效,吳將朱異率軍退守夏口城。
...............
夏口城始建於吳黃武二年,由吳大帝孫權所築。
城池築於黃鵠山上,而在山巔的黃鵠磯上有一座瞭望塔,登塔可俯瞰大江,大江彼岸是龜山。
後世它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黃鶴樓。
不過如今於瞭望塔俯瞰之下的景色就不那麼宜人了,魏國大軍壓境,在山下叫罵。
罵得什麼聽不太清,總之不是什麼好詞,反正朱異下令拒不出戰,罵得多髒都得忍著。
部將許旻大步走進朱異處理軍務的府堂,臉上很是不忿:
“魏軍在城外叫罵好幾日了,甚是氣人。都督啊,我軍沒能在城外阻截魏軍,現在城外據點盡失,極為被動!”
朱異無奈,夏口城外有利於阻擊的地方只有那麼一處,他本想在那裡至少拖魏軍個十天半月,誰知王昶如此果敢,就那麼強行渡河了?
朱異從未輕視過王昶,但按理說越是經驗老道的將軍更應當謹慎不是嗎?換作是他,他可不敢涉險強渡。
“罷了,隨我去看看魏軍佈陣吧。”
“喏。”
朱異帶著許旻登上了望樓,向下俯瞰,魏軍的營寨一覽無餘,將整個黃鵠山半月型地圍了起來。
“且等援軍吧。”
朱異長嘆一聲:“魏軍的攻城器械很難拉上來,想要強攻夏口是自討沒趣。”
又過了幾日,朱異得到訊息,大江上的魏軍被朱績成功阻截在巴丘。
朱異對此並不意外,或許每個吳人都有這種莫名的自信:想要在水上擊敗我江東水軍,還早一百年呢!
而就在這日,朱異得到一個令他震驚的訊息——魏軍竟然撤了!
他一開始不信,親自登上了望樓,直到親眼確認了魏軍把營地燒掉。
朱異喜上眉梢,認為魏軍在大江上受阻,現在是擔心夏口有援軍前來截斷他們的歸路。
就在思索之時,城下竟是又出現一股魏兵。
雖然依舊聽不清他們在罵些什麼,但可以看到魏軍士兵們騎著馬,把之前從吳軍這截獲的兵器、鎧甲、馬匹、甚至是士兵首級來回展示。
“魏賊辱我太甚!”
朱異當即破口大罵。
不僅僅是朱異本人,夏口守軍此時也是群情激憤。
畢竟主場作戰,而且上次漢水一戰吳軍並非沒有斬獲,同樣也斬殺了魏軍不少人。
他們憑什麼啊!?
朱異決定派兵追擊,得到了許多將士的支援。
不過出於穩妥起見,他寫信給了大江南岸龜山守將孫憲。
孫憲是孫峻堂弟,朱異在信中道:
“魏軍遠道而來,人困馬乏,此時被迫後撤,此乃天賜良機。你我共同夾擊魏軍,我打頭陣,你帶兵乘勢由後而上,豈不大功告成?”
孫憲回道:“好。”
...........
很快,朱異率軍出城追擊魏軍,一路尾行王昶主力來到二十里外的漢陽遺址。
此處由於魏吳多年拉扯,已是寥無人煙。
朱異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然而他並未察覺到,危險正悄然降臨。
王昶分五路撤退,朱異斥候盯著的那支主力軍隊只是五路中的兩支。
漢陽廢墟中,襄陽太守諸葛緒緊緊盯著大路上的動靜,握著劍柄的指尖微微發白,他壓低聲音,向身旁的傳令兵道:
“傳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