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姜維要做什麼?(第1/2 頁)
“鄧使君,過了羱道再走十多里就是隴西郡的境地了。”
帳下督龐會看著手中的地圖,又抬頭觀察了周圍,分析道。
鄧艾點點頭,輕抖了一下韁繩。
這時,一旁的騎都成倅半開玩笑看向龐會:“我記得龐君是南安人吧,怎麼感覺你對這裡一點也不熟悉呢?”
龐會隨即語氣木訥地解釋道:“我自幼就跟隨先父在鄴城生活,先父沙場捐軀後,我便一直在洛陽居住了這也是自記事以來第一次回隴右。”
“那你這情況跟我差不多啊,我一幽州人也很少在幽州生活,也就是前些年跟隨大將軍去幽州才故地重遊了一番。我跟你說啊”
這吧啦吧啦說個不停的人正是雍州刺史府司馬,張特。
他又一次領域展開,讓原本嚴肅的行軍路上變得沒那麼無聊。
這一路上,鄧艾透過聽麾下幾名部將聊天瞭解了一下他們各自的性格。
成倅是他當年從中軍帶去幽州的,之後跟隨他參與過彈汗山一戰、遼東之戰,又在平州待了兩年算得上是親信了。
他性格活潑,敢打敢拼,而且武藝不俗,馬術精湛,是個好苗子。
聽說他還有個同胞弟弟雖然年紀尚小但也崇尚武力不過據成倅所言,他那個弟弟性格性子很是淳樸。
而龐會這個人性格卻不怎麼開朗。
除了一些必要場合,他基本不會主動開腔,鄧艾總覺得他心裡藏著什麼十分壓抑的事。
不過鄧艾也不是知心大叔,並不曾試著開導對方,只要對方在麾下能認真做事就行。
至少這人是大將軍在中軍裡為他精挑細選的年輕小將,勇力肯定是拔尖的。
至於張特就不多說了。
“使君!”魯平騎著馬從前軍駛來,到了眾人面前,他勒了一下韁繩湊了過來,壓低聲音道:“最新訊息,蜀軍已達鄣縣縣令直接棄城逃往襄武。”
鄧艾面色平靜地回道:“知道了。”
其實每逢戰事,除了個別要衝之地外,這種沿途的小縣城幾乎都是棄子。
防守方大多會選擇棄車保帥,龜縮大城,等待支援。
之後等進攻方走了以後,再回去接管縣城就好。
在宏觀層面上,似乎沒什麼損失。
苦的只有黔首們。
日落時分,一縷斜陽灑在城頭上。
鄧艾的軍隊開進隴西郡治——襄武城。
鄧艾慶幸這隴西太守是個熟人,而且知曉對方的是知兵之人,這便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牽弘在簡單寒暄幾句後,馬上切入正題:“今年秋收後鄣縣、臨洮各縣的新麥都盡數運回襄武,狄道二城,蜀軍此來應當劫掠不到多少糧食。”
“嗯蜀軍遠道而來況且從蜀地運糧頗為艱難,只要他們不能在周邊獲取更多的糧草,必不能久持。”
鄧艾點點頭,又問道:
“對了,遊騎都派出去了吧,蜀軍有多少兵力可否摸清?”
牽弘道:“初步分析應當有一萬二千餘眾,步卒為主,騎兵數量很少當然蜀軍或許會多數旗幟迷惑我軍斥候,這兵力只是個估計。”
“統帥是何人?”
“姜維。”
鄧艾沉吟了一陣,摩挲著下巴分析:“就當姜維真有萬餘兵力,可這點兵力他哪裡來的自信攻下我隴西一座重鎮呢?
南安、隴西兩郡治所離得很近,到了戰時輕鬆組織起四五千郡兵用於固守不成問題的只要我援軍一到,姜維沒有任何勝算。”
“使君所言不錯。”牽弘道,“而且姜維的進軍速度也太慢了。使君從上邽出發時,姜維就應該到了臨洮,然而使君卻先一步抵達襄武城。”
“牽府君的意思是,姜維一開始就不打算攻城?”鄧艾問道。
“確有此意。”牽弘道,“若是姜維真想攻城,他至少要搶在我軍援軍趕到之前還有一絲可能。”
“會不會是姜維第一次統兵不熟悉路,得知我軍援軍抵達後一時間不知所措,覺得攻城沒有勝算,退軍又怕丟了面子?”
張特冷不丁來了一句。
雖說這句話頗有玩笑的意味,但還真有幾分道理。
“應當不會吧。”然而鄧艾卻搖搖頭:“姜維是天水人,對這一帶的地理很熟悉,不太可能犯這樣的錯誤。而且若是姜維如此無能,蔣琬怎麼會把軍隊交給他。”
鄧艾不相信姜維會是如此不堪,但眼下確實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