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最後的援軍(第1/2 頁)
吳,建平郡,秭歸城外。
數十艘大船順流而下。
船上,士兵們穿著以白色鳥羽獸毛裝束的軍服,氣勢森然。
一員髮鬚皆白的老將穩坐船頭,他閉著眼睛,感受著初夏大江上的縷縷微風。
“將軍,秭歸到了。”
蜀國永安督陳到睜開雙眸,遙遙看向大江岸邊不遠處的城池。
“秭歸.....”
他微微嘆氣,上次來到這裡竟然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
那是他不願意回憶的往事,作為先主劉備的貼身護衛,他在那國運之戰中為劉備斷後,僅用了數百親衛便從陸遜的萬人大軍中死裡逃生。
然而先主還是仙去了。
多年後他調任永安,駐守巴東郡,這一來便是為大漢守了二十年的國門。
時光荏苒,陳到已不再意氣風發,他沒想到此生還能故地重遊,這讓他不禁想起了先主當年的音容笑貌,不由得徒添了幾分傷感。
“去傳話吧。”短暫失神後,陳到擺了擺手。
命令傳達了下去,只見一艘小船迅速離開船隊,向岸邊靠近。
秭歸城的吳軍發現了異樣,頓時亂了方寸。
這些年吳蜀兩國雖然互為盟友,並未有交戰,但作為戍邊將士豈能不認得鄰國軍服?
再加上那軍服上插著的白羽裝飾,那定是蜀國精銳之一的白毦兵。
“將軍!大事不好了!”士兵慌不擇路地跑進府衙大堂。
秭歸守將步協乃是驃騎將軍步騭之子,此番他的表現沒有讓父親失望,據城固守並未讓魏國的州泰討到什麼便宜。
但州泰也不是善茬,面對吳軍的固守,他選擇四處劫掠,溫水煮青蛙。
這讓兵力不足的步協很是頭疼。
如今蜀軍的到來更是火上澆油。
他們要幹什麼!?
步協心中升起一團火,當即便向城樓走去。
秭歸城依江而建,江邊設有諸多望樓。
步協來到了現場,發現蜀軍並未上岸,而是派來了一艘小船,於是他很快便透過望樓來和引兵犯境的蜀軍展開交涉。
“我乃大吳秭歸守將,偏將軍步協,爾等來此何為?”
資訊很快傳遞了過去。
那便來了回覆:“我乃大漢永安督陳到,受我家大將軍(費禕)之命,前來幫助貴國抵禦逆魏。”
“援軍?”
步協並非愚鈍之人,先前戰事剛起時蜀國拒不發兵,現如今江陵城陷,形勢危急,竟跑來了,這難道不是想要趁火打劫?
他馬上堅決地回道:“我並未收到關於貴國援軍的任何訊息,如果將軍想要趁人之危,我願與秭歸城共存亡。”
訊息傳到陳到這裡,他忽然笑了,花白的鬍子顫了顫,說道:“告訴他,我軍若想奪取城池何須這麼麻煩,只需盡著白衣,扮作商旅。”
步協一聽,頓時臉漲得通紅,“白衣渡江”之事雖說過去了二十多年,但這事始終是吳蜀兩國心中的一根刺。
對方說這話,無疑是帶著濃郁的挑釁之意。
這時,那邊又傳來一句話:“將軍,我們難道不是盟友嗎?若非如此,我軍如何能來到這秭歸城下?”
這話讓步協心中一凜。
要知道吳國的真正門戶並不是秭歸,而是更西面的巫縣。
蜀軍能出現在這裡,只有兩個可能。
一是巫縣已經失守,二是巫縣守軍主動放行。
思忖再三,步協還是選擇保守。
陳到得知對方的態度後宣稱表示理解,並告訴他,蜀國已派人出使西陵,不日他這裡便會收到步騭的回覆。
陳到決定就這麼待在船上,反正他不急,該急的應該是吳國才對。
一身著儒服的老者緩緩走來。
陳到微微側目,“德豔你看,漢吳兩國的盟約比窗戶紙還要薄。”
被喚著“德豔”的老者笑道:“是啊,破鏡豈能真正重圓呢。”
老者名叫宗預,今年六十多歲,現任尚書,他早年隨張飛入蜀,資歷不淺,在朝中頗為天子器重。
宗預到了近前,陳到忽然問道:“德豔啊,你老實告訴我,大將軍到底是怎麼想的?”
宗預眉頭一挑,“陳都督此話何意?”
陳到把話挑明:“如今魏吳戰事漸進尾聲,吳國敗象已顯,此乃收復荊州的天賜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