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聽我安排(第1/2 頁)
夏侯獻內心是不想給司馬昭賦予兵權的。 首先司馬家嘛,懂得都懂。 二來是司馬昭實在太菜了,自己在他身邊尚能掌控得了他,但若讓他為將一方就不好說了,萬一捅了婁子怎麼辦。 要知道司馬昭算是做自己掾屬起家的,在士人們眼裡,這就算是他夏侯獻的門生故吏。 萬一出了事情,問責最終會問到他這裡來,然後還得去善後。 如今權力交接之際,邊郡還是穩當點為好。 話又說回來,司馬昭現在資歷不夠,按照規矩,充其量是派到某地做個太守,即便破例提拔到刺史也很難加將軍號,頂多是個單車刺史。 其實在輔徵名單確定下來之後,夏侯獻就一直在想一件事——青龍浮華案的禁錮怕是要鬆動了。 這裡面最關鍵的幾個人物便是司馬師、夏侯玄、何晏。 何晏之流就算了,不用也罷。 夏侯玄其實很有才能,而且心繫宗室,在宗族內的號召力也不錯。 但牽一髮則會動全身,你用了夏侯玄,那其他人會怎麼想?其他人是不是也得出仕? 因此,他考慮是否能繼續禁錮,如若遇到阻力,搬出先帝來大概是站得住腳的。 而且作為魏國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黨錮”,這無疑是給士族的一種威懾。 夏侯獻高度懷疑,歷史上的曹爽為了迅速組建班底,不惜跟司馬懿做了某種交易後達成共識,二人共同解開了禁錮。 曹爽如願以償獲得了夏侯玄、何晏、丁謐、畢軌、李勝等一系列“賢才”。 司馬懿只救回了司馬師的仕途。 看樣子曹爽是穩賺不賠的,實則是放出了一頭兇獸。 說實話,夏侯獻沒有把握去徹底限制司馬師的仕途,於是他就在想如果司馬師出仕,會從何處開始起步。 中軍系統他是別想了,直接外放也是不可能,畢竟沒有過在洛陽做郎官等履歷也沒有軍功,外放連個縣令都難做。 散騎.... 夏侯獻推測這將是司馬師的仕途起點。 先帝駕崩,原則上之前的散騎們都不會再用了,而各個世家們一定會盯著這架“青雲梯”。 在司馬家掌權之前,散騎的任命還沒有那麼惡臭,不會出現司馬駿八歲出任散騎常侍,十二歲遷步兵校尉這樣的操作。 也不會出現整個門下省低頭抬頭都是姓司馬這樣的情況。 目前來說,你司馬家出一個,我高家出一個,他鐘家出一個,這樣才比較符合大家的利益。 “子上要不要做三品官?”迎著司馬昭期許的目光,夏侯獻問道。 “好啊。”司馬昭不明覺厲。 .......... 翌日,永寧宮。 郭太后帶著八歲的曹芳端坐在白紗簾後的筵席上。 簾外,站著三個人,正是先帝留下的輔政大臣們。 她微微頷首,隱約可以看到他們都穿著素服。 中間身材挺拔的應當就是叔父昨日口中所提到的大將軍夏侯獻了。 大將軍的左手邊的男人樣子也很威嚴,應當就是衛將軍秦朗。其實她曾經陪先帝在芳林園遊玩時曾經見過秦朗一面的,印象裡他為人很謙虛,先帝說什麼就是什麼。 那這最後一位,只能是太尉司馬懿了,他似乎很是恭敬,站立如松,明明是大魏四朝老臣還能有這般姿態,實屬難得。 這是司馬懿給她的第一印象。 郭太后一開始其實有些緊張,好在有紗簾擋著不至於不敢說話。 她在心中努力調整了一下措辭,開口說道:“諸公皆是我大魏國之柱石,今日召諸公前來,一是為了商討先帝出殯一事,二是新皇登基等事宜也須諸公費心。” “啟稟殿下。”郭太后的聲音落下,夏侯獻馬上就拱手說道,“按照禮法,陛下當為先帝守靈二十七日後,送先帝靈柩於高平陵下葬。” “之後應由太常府商議,選擇良辰吉日,祭拜天地、祭祀宗廟,繼而昭告天下。” “至於改元之事,由於先帝是在正月駕崩,故而要推遲到明年,但陛下登基之後亦可先大赦天下,以示恩德。” 簾內的郭太后微不可見地點了點頭。 她聞大將軍夏侯獻講得頭頭是道,想必是做足了功課。 對方的聲音中氣十足,很有磁性,她昨日聽說夏侯獻竟是和自己的年紀差不多大,有那麼一瞬間她忽然想掀開紗簾看看對方是何模樣。 “大將軍的安排甚是得體。”郭太后輕聲道。 沉默了片刻,她忽然鬼使神差地問道:“先帝后宮中妃子無數,要該如何處置呢?” 夏侯獻回道:“按我朝舊制,先帝寵妃須出家為先帝祈福,而剩下的那些可遣散出宮。” “原來如此。” 郭太后其實沒什麼壞心思,她只是想了解一下,如果自己沒有被冊封皇后,會是一種怎樣的命運。 “那...各地官員需要進京奔喪嗎?”她感覺對方說話很有親和力,不自覺的便開啟了話匣。 不過回答她的不是夏侯獻,而是衛將軍秦朗。 “啟稟太后,我朝自武帝時便定下了規矩,只需朝堂百官素服守靈,待先帝下葬後,除服。其餘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有司各率乃職。” 郭太后只是隨便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