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公孫淵:我要略作修改(第1/1 頁)
對於胡奮、胡烈兩兄弟的騷操作,夏侯獻其實毫不知情。 他只是按照正規程式派人去徵召一些有用之才,絕沒有把對方兒子捏在手裡以此來要挾對方的意思。 絕沒有! 一段時間的接觸下來,他發現胡奮這孩子粗中有細,樣子看上去很唬人,實則內心很是細膩,文武兼備,不是單純的武夫。 而胡烈這孩子跟自己不算親近,倒是跟司馬昭處得不錯。 對於司馬昭而言,終於有個人能在他底下任他吆五喝六,著實是過了把癮。 至於胡遵.... 上次交給他的任務定然是不敢怠慢,聽說帶著軍隊跑到烏桓部落進行了一次友好協商.....烏桓單于寇婁敦很是爽快的答應把兵力提高到五千騎,並由他本人親自率軍出征。 夏侯獻這才明白,朝廷願意派他前來幽州的原因。 不得不說這些邊地出身的武將,對胡人問題的處理上要有經驗的多,知道什麼時候該硬,什麼時候該軟。 二月四日,大軍終於如期出征,一支幽州軍和烏桓鮮卑混編的約三萬三千人的大軍從盧龍塞出發,直奔遼東方向而去。 ......... 遼東郡,襄平,樂浪公府。 在得知魏軍東出盧龍塞後,公孫淵召集眾將來府中議事。 原本,公孫淵在初次聽到魏軍要東征高句麗時,他只當是個玩笑。 而當探查到魏軍在右北平集結軍隊的時候,他很快便警覺了起來。 可誰能想到,魏軍竟然二月就出徵了。 “大司馬,末將以為,絕不能讓魏軍踏過遼水。”說話的是公孫淵麾下大將,卑衍。 他拱著手,誠懇地勸道: “自古以來,遼澤便是一道遼西通往遼東之間的天塹,也是我軍能夠立足的倚仗。” “魏軍明面上是要攻打高句麗,實則是為了覬覦我遼東,不得不防!” 公孫淵捋著小鬍子,覺得對方說得有幾分道理。 “卑將軍所言實乃悖逆之舉!” 而在這時,將軍賈範卻對卑衍的話嗤之以鼻: “魏國待我主以上公之爵,公然與魏軍對立,實為不順!” “何況魏軍主帥夏侯獻乃是魏國宗室炙手可熱的大將,東征西討,鮮有敗績!就連不可一世的鮮卑軻比能都葬於他手。” 說著,賈範瞥了一眼卑衍:“卑將軍自知,你有幾分勝算?” “你!”卑衍被當眾折辱,怒從中來。 可還沒等他開口回懟,上位的公孫淵卻先叫了起來: “犬入的,讓你來出謀劃策,你在這給他人漲威風!?” “左右,把這廝推出去砍了!” 話音落下,當即就有幾名武士快步跑進來,作勢拉起賈範往外拖。 賈範心中慌了神,一邊喊著“請大司馬饒命”,又道“請大司馬三思,以遼東社稷為重。” 參軍倫直的後背冷汗直冒,但還是哆哆嗦嗦的站了出來。 “怎麼,你也有話說?”公孫淵冷了他一眼。 倫直在心中努力調整著情緒,終於開口說道: “大司馬,下官是想獻策。” “你看看,這才是你們該說的。”公孫淵往榻背上一靠,雙腿放在案几上,示意倫直往下說。 “遼澤雖為天塹,但如今還處於冰期,按照推算,魏軍抵達遼水流域時,冰雪還未消融,況且現在也不是雨季,故而遼澤將暫時失去了它的屏障作用。” 說起遼澤,此地可謂是歷代遼東地區能夠割據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它是遼水流域的一片沼澤地,據說到了唐朝時期東西二百餘裡泥淖,人馬不通,唐太宗李世民在東征高句麗時竟還能看見許多隋軍士兵的骸骨。 “魏軍能夠踏冰而來?”公孫淵人雖然暴虐但卻不傻,他很快看出了問題所在。 “正是。” 倫直是個老實人,作為遼東三代老臣,他其實和當年東吳的張昭有幾分相似之處。 對於這和魏國這種曖昧關係,他其實更傾向於“能苟則苟,不能苟就投”的想法。 反正公孫家無了,他照樣可以安心做官。 所以他就怕公孫淵腦子一熱公然反叛,連帶著自己也給貼上個反賊標籤。 “大司馬。”倫直又一次開口,“賈將軍心直口快,但仔細想想是可取之處的。” “如今遼澤優勢不在,我遼東近來也沒什麼戰事,兵驕將怠,而魏軍卻是兵鋒正盛。” “他們既然號稱去打高句麗就讓他們去,我遼東軍只要扼守遼遂防線,時刻關注魏軍動向,不給他們可乘之機便可,此時貿然與魏軍開戰恐怕凶多吉少。” 這話,公孫淵多少聽進去了。 如果說魏軍是從洛陽長途跋涉而來且兵源大多是來自中原,倒是可以利用對方不適應幽州氣候這一點。 但此次對方是幽州軍,這僅有的一點優勢便消失了。 “他們哪裡是要東征高句麗,這麼明顯的假道滅虢之計,倫參軍看不出來?”卑衍當即站出來質疑。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