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兩位頂級二代(第1/2 頁)
“幼節,還不投降嗎?”
陸抗聽得出來,那鏗鏘有力的聲音中帶著濃濃的憐惜。
“將軍?”身旁的親兵試探著喚了一聲。
陸抗並未答覆,而是猛然拔出佩劍,“身為人子,連先父屍首都無法保全,實在愧於苟生!”
話罷,他的劍刃已然抵住了自己的脖頸。
“將軍,將軍!”
不顧耳邊勸阻,陸抗正要發力,而就在這時,前方卻傳來一道熟悉的聲音。
“公子!公子手下留情!”
陸抗聞言,停下手裡的動作向前望去,發現來人是家中的一位老僕。
老僕喚作馮吉,侍奉阿父陸遜多年,而此次隨徵也是服侍到了最後一程。
“阿父棺槨何在?”見到此人,陸抗便脫口而出地問道。
馮吉大步向陸抗走來,口中道:“公子,大將軍在華容秋毫未犯,家主的棺槨也好生照料,絲毫沒有不敬之意啊!”
“此,此話當真?”
陸抗一時間不敢相信。
這魏軍主將竟然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要知道以陸遜在吳國的地位,若是能將他的首級砍下送回洛陽,哪怕此役打到這裡就此結束,都能稱得上是功勞。
可馮吉卻再一次用力點著頭,“公子,千真萬確啊,大將軍還派人送來衣服、吃食,困於縣城中的陸氏部曲們也並未受到屠戮,都得到妥善安排了啊。”
“這....”
陸抗陷入了沉思。
說實話,他對魏國沒什麼好感,但對如今的吳國的確也沒什麼好留戀的。
阿母幾年前就病逝了,如今阿父也走了,陸氏的未來或許只因孫權的一句話便能夠改變。
他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可他卻不想重蹈父親之覆轍,為了一個不值得君王奉獻了一生,卻到死揹負著汙名,真是可悲。
或許投降魏國這輩子將會碌碌無為,可儘管如此,也總比過著終日跟人勾心鬥角的日子要強上許多吧。
陸抗緩緩撥出一口氣,隨後翻身下馬卸下兵刃,大步向前方走去。
視線裡,那身姿高大的大將軍也已下了馬,正昂首挺胸地等著他。
陸抗迎了上去,到了近前單膝下跪,抱拳道:“陸抗,願降大將軍。”
儘管身著全甲,夏侯獻卻依然蹲下身子將陸抗扶了起來,並順手為其撣了撣甲的上灰塵。
“今得幼節,實乃我之幸。”
..........
數日後,夏侯獻帶著大軍遠離竟陵,向西而行,目標南郡。
他給了陸抗極大的信任,允許他返回華容縣收攏舊部,安頓親族。
與此同時還為其配了一位能力出眾的大將,令二人把守城池,相機行事。
華容縣城內,平南將軍司馬昭一路跟隨著陸抗,配合他收拾局面。
忙活了大半天竟是被陸抗嗚嗚泱泱地召集了快三千人。
要說奉明兄心還真大,就這麼“放虎歸山”讓陸抗回來收攏部曲,他難道就不怕陸抗出爾反爾嗎。
司馬昭聽說原本陸氏部曲人數是這個的一倍,只不過此役流散、陣亡了一部分。但僅憑著陸抗振臂一揮,就能拉起數千人已經足夠令人驚訝了。
雖說他老早就聽說過吳國的部曲制度,但真的親眼看到時難免會感到震撼。
這要是放在魏國,明面上自然是不可能有機會的,如果有人敢偷偷摸摸地組建這種數量的私兵出來,那三族就要提前謝謝你了。
要說魏國的將領也是有私兵的,多是出自大族豪強自家莊園,裝備、糧草一般由主家自己提供。
像司馬昭,就在默許的情況下擁有一支二百多人的親衛曲。
但這種跟吳國將領動輒成軍的體量比起來還是相差甚遠,況且就這麼百十人,一般情況下主將都是留著做親兵,很少會真的投入戰場。
“陸君。”司馬昭拱手作禮。
儘管對方的年紀比自己小很多,但司馬昭仍然注重禮數。
這其中不單單是因為奉明兄曾交代過要以禮相待,同樣,他自己本身也懂得這麼一個道理:
對降將的態度往往能決定一場戰場的走向。
在司馬昭看來,陸抗的身份有很大的戰術價值,他盤算著如果有機會,可以試著繼續利用起來。
“司馬將軍。”陸抗還禮。
司馬昭打量著對方,目前來說陸抗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