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孫和(第1/2 頁)
建鄴,南宮。
太子孫和一身勁裝,手持弓弩,在一群僕從的簇擁下來到一處校場。
校場內擺放著不少訓練用的木樁,每根木樁上都密佈著箭孔,而這些都是出自孫和的手筆。
江東孫氏素有尚武之風,武烈皇帝孫堅和長沙桓王孫策自不必說,就是當今吳帝孫權也酷愛射虎,而當年的孫小妹亦是女中豪傑。
孫和也繼承了這份基因。
他自幼因王夫人的關係,受到了孫權的特別寵愛。
十四歲時,孫權命中書令闞澤教習他經傳典籍六藝,成年時他便有文武雙全、禮賢下士的美名。
然而備受恩寵的孫和,面前卻始終有一座大山——故太子孫登。
孫登是孫權傾注心血培養的繼承人,他不僅是法理上的長子,而且確實才能卓越。
後世南宋文學家葉適便如此評價道:“孫登德兼於能,知人則哲,深達治要,臨歿一疏,不論三代以前、三代以後,世子藩王之賢,少有及者。同時曹子桓,子建,何足道哉。”
最後一句話是多麼扎心。
不過從孫權寧願和魏國翻臉也不願讓孫登前往魏國為質子這件事來看,孫登確實足夠優秀。
所以在孫登在世時,孫和從來沒有對太子之位有過任何想法,孫登是他的好大哥,是吳國的未來,自己只要安心做個皇子就好了。
然而..
孫登突然死了。
得知訊息的那天,孫和正好和王夫人一起陪同孫權用膳。
那一日,父皇的眼中彷彿失去了顏色,那種失落,那種無力,是孫和從未見到過的。
但日子總要過下去,偌大的吳國更要繼續前行。
兄長孫登臨終前推薦孫和為太子,孫權接受了這個提議。
搖身一變,成為吳國儲君的孫和並未得意忘形,而是更加勤勉。
他想向父皇證明,自己能夠繼承兄長的事業,能夠繼承吳國的未來,證明父皇沒有看走眼。
起初,一切的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直到魯王的崛起。
孫和一開始不以為意,認為魯王雖然得寵,但無法從根本上撼動自己的地位。
可在阿母因孫魯班這蕩婦之讒言駭然離世後,孫和再也無法冷靜了。
他不惜冒著被誅殺的風險,也要監視孫權的一舉一動,在得知他有意廢掉自己後,他果斷行動,想要得到丞相陸遜的庇護。
呵呵呵~
可是後來的事讓他瞠目結舌,曾經君臣相知的二人竟然落個這樣的結局。
父皇!
你既然更鐘愛魯王,當初為何要立我為太子呢?就因為亡兄的一句建議?
你若看不上我這個兒子,大可不必如此....
可你給了我,卻又要把它從手上奪走!
嗖!!
一支飛箭破空而出,直直插在數十步遠的木樁上。
只可惜心神不寧,準頭差了點,不過力道卻十足的強勁。
“父皇你可知道,兒過得如履薄冰....”孫和放下手中的弓,小聲喃喃。
忽然,不遠處傳來孩童稚嫩的嗓音。“阿父!”
孫和轉身看去,隨即笑著招了招手:“彭祖,你怎麼來了?”
這是他的兒子,孫皓。“彭祖”這個小名正是孫皓的祖父孫權給起的。
孫和一把將兒子抱了起來,抬頭看見何姬端莊地站在校場外,柔情似水地看著他父子二人。
何姬是正是孫皓的生母,她的父親何遂曾吳營中的一名騎兵。
孫權曾巡視各軍營,當時何姬在道旁圍觀,孫權望見何姬後,大為稱讚,於是派宦者把她召來,將她賜給了孫和為妾。
孫和對何姬很是寵愛,對她的恩寵與太子妃張氏無異。
不多時,孫和抱著兒子來到何姬身旁,開口便是問道:“如何了?”
何姬壓低聲音道:“阿父在留都尉(留略)那聽到的訊息,說是大將軍(諸葛恪)現在蕪湖停駐,不日將啟程返回柴桑。”
自從孫和當上太子,何姬的阿父何遂便也得到晉升,如今孫和的這位外舅是禁軍中的騎督。
孫和做事很是謹慎,他一般很少會用明面上的南宮藩臣來傳遞情報,那樣太顯眼了。
這時,何姬問道:“殿下,阿父讓妾請示殿下,是否讓諸葛恪回建鄴?”
“不可。”孫和當即否決,“一切還未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