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開心的胡遵(第1/2 頁)
魏國的青徐南北跨度很大,此地不像揚州,各路將軍幾乎都聚集在壽春附近。
青州刺史治所位於齊國的廣縣,徐州刺史治所位於彭城,而都督青徐諸軍事的胡質則是屯住下邳。
彭城刺史府堂內,胡遵看向從河北風塵僕僕趕來的兒子,皺起了眉頭:
“玄威,丞相不想讓我去拿這平叛之功也就算了,為何把你也派了過來?”
在胡遵看來,那青州叛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賊寇就是賊寇,從來就只會見風使舵。
儘管在大魏是有一條清晰的鄙視鏈,像安定胡氏這類關中豪族,向來不入中原士大夫的眼。
但這並不影響胡遵鄙視那泰山賊出身的孫毓。
胡奮作為相府參軍,本可在鄴城為夏侯獻出謀劃策,等到叛亂平定後,自然會有加官進爵,可如今卻被“扔”到了徐州,也難怪胡遵會不太高興。
“阿父,丞相併非是親近嫡系,來之前他可是對阿父大人讚譽有加。”
“你這兔崽子,胳膊肘淨往外拐!”
胡遵氣呼呼的:“我徐州多年都沒有什麼戰事,我的大刀都快生鏽了。此番平叛不用我徐州之兵,竟讓文欽從淮北進軍,你說說,這不是濫用嫡系是什麼?”
胡奮沒去照顧阿父的情緒,卻是講起了道理:
“淮北都督區就在臨近的譙郡,徐州軍和淮北軍誰去平叛都一樣,不存在捨近求遠的問題。”
“另外,文將軍所部本身就是機動部隊,比起徐揚二州中外軍,並沒有明確的駐防之任。”
“故而丞相用文將軍並無任何不妥之處。”
胡遵嘴角抽了抽:“好好好,你兒時我讓你多讀書,看來是我的錯啊,到頭來道理一套一套的.....我說不過你行了吧?”
老胡表達著自己的不滿,他是一個純粹的軍人,治理州郡他不擅長,砍人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伐吳沒他的事,平叛還沒他的事,他都一把年紀了,如果仕途就到此為止,那怎麼能行。
自己的幾個兒子才能都還不賴,他老胡再努努勁,混個三公級別的將軍,以後他豈不是能單開族譜了?
越想越氣,胡遵索性扭過頭去,不敢跟丞相置氣,還不敢跟兒子置氣嘛。
胡奮這人其實有點惡趣味,他喜歡把人逗生氣了,隨後再給人一顆甜棗,對自己家老爹也不例外。
他扭頭向著幾個侍從揮了揮手,只見侍從雙手捧著詔書緩步走來。
胡奮接過後朗聲道:“左將軍胡遵聽旨。”
胡遵明顯一愣,發現兒子手中的東西確是皇帝詔書無疑,這才恭敬地拜道:“臣胡遵,聽旨。”
“左將軍胡遵文武兼全,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特賜假節、行徵東將軍事、都督青徐諸軍事。”
胡遵長跪不起,似乎是有些不敢相信。
我?
徵東將軍?
那胡質呢?
現任徵東將軍是胡質,壽春人,雖然都姓胡,但兩家沒什麼關係。
這時胡奮在耳邊道:“阿父,兒唸完了。”
胡遵這才起了身,隨即疑惑道:“不是...陛下讓我代行徵東將軍事,我確實感激不盡,可這直接奪了胡都督的兵權,人家豈能樂意?”
胡奮卻是反問:“阿父久在徐州難道不知?”
“不知什麼?”
胡奮道:“胡都督從今年年初便多病纏身,雖說政務勉強能夠處理,但領軍出征就強人所難了。”
“胡都督多次向廟堂請示,希望回京養老,丞相念在其功勳欣然同意,允他入朝任驃騎將軍,但好巧不巧遇上幽州叛亂,便暫且擱置。”
“嗯.....胡都督的病情我倒是知道一些。”胡遵豁然開朗。
捏著鬍鬚走了兩步,卻是轉身復言道:“可既然丞相不用我徐州軍平叛,我這無功不受祿反而不美啊。”
胡奮笑道:“阿父不必只把目光看向北邊嘛....”
他走指了指案後橫懸的地圖,胡遵很快便敏銳的反應了過來。
“你是說,吳賊會來?”
“未必,但防患於未然。”胡奮道,“不過丞相認為,諸葛恪乃是東吳淮泗派的代表,又出身琅琊,北伐是有十足的政治意義。”
“如今我大魏賊人作亂,他們不可能不來摻上一腳。”
“青州叛賊裹挾齊王北上,阿父即便是去了也會畏手畏腳,即便是真的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