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吳軍的陰謀(第1/2 頁)
逍遙津南,吳軍營地。 呂據的敗兵陸陸續續回營了。 此次作為先鋒,他領了三千精兵出戰,卻沒成想在陰溝裡翻了船。 其實他是有預料魏軍可能會在藏舟浦設伏的,故而他也是儘可能得加快了行軍速度。 誰知,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反而幫了魏軍一把。 狼狽歸來的他甚至無顏面對孫權。 然而今日,孫權特地來此犒營。 折損千餘兵馬對孫權來說是不痛不癢的,但面子上卻掛不住。 這裡是他的傷心地,他豈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不過孫權最令人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他的馭下之術。 他執掌江東三十載了,如今又登九五之尊,自然懂得權衡利弊,不會因一時之得失而遷怒於人。 “呂卿。”看著面前呂據,孫權不禁想起幾年前剛亡故的呂範。 一時間他不由得潸然淚下,說道:“朕自年少起就與卿的父親呂子衡相識。” “記得那時桓王(孫策)還在世,由呂公執掌我江東財政大權。朕那時常私下裡去找呂公要錢花。” “卿可猜猜看,你父親是如何做的?” 呂據緊張地回道:“臣不知。” 孫權笑著說道:“你父親每次都會把這事原封不動地向桓王報告,以至於到後來朕出任陽羨縣長後,仍被桓王嚴加看管,每一筆花銷都要被嚴格審查。” “哈哈哈~”說起這些趣事,孫權放聲大笑,呂據卻不敢失態,拱手站著,一動不動。 孫權把手放在呂據的肩頭,“卿不必緊張,正因為如此,朕才會更加信任他,才會委以重任。” “呂公雖好威儀,卻為人正直,勤勞做事,奉守法度,實乃我大吳之肱骨!” “而卿,亦是如此。”孫權認真地盯著呂據的眼睛。 “陛下。”呂據當即跪了下去,毅然道:“臣呂據,願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善!”孫權等的就是他這句話,“朕,給你增兵八千,另遣偏將軍丁奉領兵五千與你部合兵一處。十日內,朕要看到逍遙津北的魏軍灰飛煙滅!” “臣,領命!”呂據大聲說道。 ..... 逍遙津北,魏軍營地。 魏軍的營寨上次一戰得到喘息之機後,便又加固了不少。無論是壕溝、拒馬,寨門,亦或是臨時趕工搭建的箭樓都幾乎做到了盡善盡美。 可以說,若是沒有上次偷襲成功,魏軍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補強防禦工事。 這幾日,淮南又恢復了往日的晴冷。 在那場雨後,體感溫度又下降了好幾度。 李禎撥出一口白氣,走進軍帳。“兩位將軍,合肥各處的軍報到了。” 張虎神色如常,道:“唸吧。” 李禎開啟封泥,將信上的內容向在場的幾人複述。 說是無論是合肥城西的八斗嶺,還是城東的十八崗都遭遇了吳軍的猛烈進攻。 “徵東將軍在信中還說,要我部務必堅守十日以上。”李禎最後又補充了一句。 “這麼說來,吳,吳軍是從多面進攻的。”鄧艾率先開口,他為了表達清楚,儘可能說得比較慢。“他們應該有的並未順舒水北上,而是在巢湖就登陸了。” “不錯。”李禎走向張虎身後的地圖,在得到張虎允許後,他拿出一支筆,在圖上勾出了吳軍的進軍地圖。 “吳軍的其他兩路直接繞過了逍遙津?”夏侯獻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玄機。 他不得不佩服滿寵的部署,即便是現在這般情況,吳軍也無法直達合肥城下,他們必須先拔掉這些據點。 眾人討論了半天,張虎終於開口了:“那兩路有多少兵馬?” 李禎答道:“西路大約一萬五,東路大約一萬。” 張虎沉思片刻,說道:“這麼說,吳軍的主力仍在我軍這裡。” 準確來說,吳國的主力大軍在駐紮在巢湖和舒水的界口處。 據斥候探得情報,孫權此番很是雞賊,他並沒有像當年那樣直接開著大軍直逼合肥城下,而是自己坐鎮後方,相機行事。 就在這時,出去探營斥候歸來了。 “稟將軍,吳軍營寨有大軍進駐的跡象,卑職根據炊煙判斷,人數大約在一萬五千之眾。” “知道了,先下去吧。”張虎擺了擺手。接著他站起身,嚴肅說道:“眾將積極備戰,以備吳軍。” 果然就在第二日,呂據和丁奉就帶著大軍前來攻寨。 吳軍本身就不善於攻堅戰,又加上魏軍的營地實在太牢固了。結果他們連攻了三日,愣是沒撈到半點好處。 第四日,吳軍不攻了,他們派了一幫吳兵跑到魏軍的營寨前謾罵、挑釁。 言語十分難聽,問候家人這種都是小兒科。 此刻的文欽站在寨門的望樓上,停下寨門外的汙言穢語,氣得直跺腳。 “魏狗出來啊!你們的將軍夏侯獻他爹就是個無能之輩,我還以為他是塊當將軍的料呢,然而也不過如此嘛!” “就是!我聽說,他爺爺夏侯惇可是魏國有名的‘常敗將軍’呢!這祖孫三代都是豬狗!” “魏賊,出來跟爺爺一決勝負!” “他嬢的!”文欽終於忍不住了,“繼續放箭,射死他們!” 儘管弓弩手們已經很努力了,還是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