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當斷則斷(第1/1 頁)
“崔公,不知您前來,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李承笑臉相迎,顯得格外恭敬。 崔林面色如常,徑直就往府堂內走。“客套話就勿要說了,公事優先。” 崔林直接坐到府堂主位,擺了擺手示意幾人都坐。 李承瞥了一眼,他發現崔林隨行的官吏中竟有王濬的身影。 此時的王濬一臉嚴肅又帶著幾分輕蔑看著自己,彷彿自己已是個將死之人。 王濬在追查聞喜縣令的案件中逐漸摸清了脈絡,並和崔林的行動有了一定重合。 在他聽聞崔林來到河東便找到了他,故而出現在此處。 李承心裡閃過一絲不安,還沒等他說些什麼,崔林先開口說道:“李府君,聞喜縣令幾日前在從安邑回去的路上遭遇山匪截殺,你可得知此事?” “什麼!?”李承佯裝大驚,臉上滿是不可置信,“竟有這樣的事!” 他捶了一下面前的几案,隨即拱手請命,“崔公,下官即刻派都尉前去清理匪患,讓他們給楊縣君償命!” 李承說得大義凜然,臉上看不出什麼破綻。 崔林則是捻著短鬚,打量著他,接著他扭過頭,示意王濬可以開口。 王濬大聲念著楊縣令的罪狀,並含沙射影的暗示他與李承私底下有勾結。 李承不服氣,“這跟本府有什麼關係呢?” 王濬很是剛直,他直言說楊縣令突然離開轄區來到安邑就是為了得到李承的庇護。 李承則是繼續為自己辯護,反正自己和那楊縣令只是單線聯絡,死無對證。 見陷入了僵局,崔林這才介入話題。 其實這次他是有備而來,此番行郡他並未大張旗鼓,而是暗中調查。 等到李承得知司隸校尉來河東行郡的訊息時,崔林早已把事情調查清楚,這是崔林一貫作風。 此時的李承還以為對方是從楊縣令入手,卻不知崔林的調查方向乃是河東鄭家。 等到新任都尉鄭家郎出現在府堂內時,李承終於慌了神。 事實上,李承收了鄭家的賄賂後,便任命鄭家郎做郡中都尉,收得的財物他還要與趙儼分成。 但實際上,他與趙儼的聯絡就像蔣濟那樣,僅在於此。而真正扶持他做太守之位的卻另有其人。 當然,這些內幕崔林是不知情的,只到了受賄這一層面。 不過目前崔林所掌握的證據,譬如貪贓枉法,選署不平,與地方豪強勢力相勾結等一系列罪狀足以定罪罷免。 由於王濬的指控,李承還涉嫌殺害同僚的罪名,崔林令人將李承收押,準備送回京城交由廷尉審理。 “李府君,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王濬正視著對方,依舊眉頭緊鎖。 “我沒什麼好說的。”李承輕笑一聲,“反倒是你,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簡單,你這樣的自詡清廉公正之人永遠只能做一小吏。” “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王濬很是自信,然而他卻不知道李承的話的確有幾分道理。 他這樣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很難和同僚相善,就連只跟他合作沒多長時間的司馬昭都認為他有些傲慢。 這也就是為什麼歷史上他直到六十多歲才被羊祜看中,任徵南將軍參軍。 若是沒有羊祜這個伯樂,王濬或許真就一輩子泯為眾人了吧。 ………… 洛陽,孫府。 “我等是有多久沒能這般相聚了?”孫密舉起酒杯看向席間兩位友人,“二位,勝飲之!” 他是中書令孫資之子,而其餘兩位分別是中書監劉放和尚書右僕射衛臻之子。 三人一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好酒!”劉熙心情大為暢快,“是啊,前幾年陛下受奸人蠱惑,使得我等青年才俊不得上達天聽啊。” 衛烈顯得有些拘謹,他沒像劉熙那般肆意,只是輕輕放下酒杯,對二人建議道:“我等還是要低調一些,畢竟先前陛下已有數次警告。” “衛君啊,這你就多慮了。”孫密笑道,“這宮中之事還是我靈通一些,你可知,陛下近來不理政事,終日在後宮淫樂,豈有心思管我們的事。” 聽了這話,衛烈更是感到後怕,他開始後悔自己來赴這場宴會。 太和年間,在曹叡初次整治浮華之風時就罷免了李勝、鄧颺等人,諸葛誕算是跑得快,倖免於難。 而最近年輕的權貴士子們又不老實了。 這時,孫密不知從哪摸出來一包五石散,大大方方地置於案上,向二人展示。 “此物乃是平叔兄所制的全新配方,極為稀有,我請二位一同品鑑。” 衛烈趕忙搖手道:“我早已戒了,我可不想變成何君那樣。” 劉熙笑了笑,他覺得這位好友越來越謹小慎微,就像他父親那般“冥頑不靈”。 “衛君不喜此物倒也無妨,但你要記住,日後言行要注意,萬不可得罪了‘神’。” “否則,即便衛公身居高位也無法保證你的仕途順利啊。” 劉熙口中的神不是並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東西,指的正是何晏。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