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法天下(第1/2 頁)
在雙方談妥後,沖虛道長帶著徐子凡來到了武當的真武藏經殿。 一入真武藏經殿,一股書香味撲鼻而來,入目都是古色古香的書桌和木架,其上陳列擺放著一本本書籍,整整齊齊,塵埃不染,顯然是有人經常在此打掃。 徐子凡在此地一待就是兩個月,他不止參研武學,還研究一些道家典籍,密藏,因為這裡有一些道家秘典是孤本,他以前都沒遇到過。 武功到了徐子凡這一境界,單純的參研武學作用雖然還是很大,但是一些道家秘典卻是理論基礎,是根本,徐子凡對於這種道家書籍,不論是官方拓印還是民間流傳,都不會放過,無論對錯,他都想研究一下。 當然了,武當派作為正道中的泰山北斗,武功功法雖然不及少林寺數量繁多,但是同樣的內容種類豐富,浩如蒼海,功法世代相繼,融匯了醫儒釋道諸種功法,可謂博大精深。 經過徐子凡這段時間的參研,他發現武當派的功法特點是強筋骨、運氣功,強調內功修煉,講究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短勝長,以慢擊快、以意運氣,以氣運身,太極陰陽,正反流轉,主呼吸,不主進攻,但卻亦不可輕易被侵犯。 在這裡,有武當派祖師張三丰親筆所留各種悟功,練功手書,令徐子凡對太極陰陽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無極太虛氣中理,太極太虛理中氣。乘氣動靜生陰陽,陰陽之分為天地。未有宇宙氣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氣。從形究氣曰陰陽,即氣觀理曰太極。 在道家看來,太極博大精深,闡述了宇宙之真理,天地乾坤最本源的奧秘,是無上大道。 徐子凡透過觀摩參研張三丰親筆手書,收穫極大,對於太極陰陽大道有了更加系統專業的理解,對他未來的武道之路啟迪很大。 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這方世界武道文明的結晶,在這裡,徐子凡雖然只待了短短兩個月時間,但是他的收穫超過當初在華山時的幾年時間。 在武學方面,不說一些一流武學,例如神門十三劍,太乙七星劍,柔雲劍法,繞指柔劍法,太乙五形拳,兩儀神功等總共二十一種一流道家武學。 單說絕世武學,卻也是很多,不輸於江湖中任何一個門派,有純陽無極功,太極神功,太極神劍,太極拳,梯雲縱輕功。 除此之外,徐子凡對另外一種武學,或者也叫陣法非常重視,那就是武當特有的真武七截陣。 此陣法是張三丰從真武神像座前的蛇山、龜山中參悟而出,傳說當日張三丰觀看這一龜一蛇,有感龜蛇二物至重至靈,竟從中領悟出一套精妙無比的武功出來。 然而,張三丰從大氣磅礴的龜、蛇二山山勢演化而來的武功繁複異常,決非一人之力能同時施展。 於是他傳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奧妙之處,若二人合力,則攻守兼備,威力大增。 若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強一倍,依此類推,四人同使,相當於八位同級高手,而五人相當於十六位,六人相當於三十二位,七人相當於六十四位同級高手同時出手。 這部陣法,嚴格說來是一套武學,需要七人才可以展現出其全部威力,而其威力全部展現出來,絕對驚天動地,在這方世界同級之間,絕對是沒有人可以擋住。 不同於少林寺的十八羅漢銅人大陣,那是透過陣法的排列和功法的疊加使其威力驚天。 武當真武七截陣事實上是一種武學,在徐子凡看來,這種武學的優勢就是威力絕對大,可以越級殺人,在同級之間是絕對的碾壓,而其缺點就是太過繁複,以一人之力絕難使出。 此時,徐子凡將真武七截陣仔細記錄,認真參研,非常看重,他期待以後有一天自己可以在保持其威力不變的狀況下,精簡這部武學,最後可以由一人使用而出,介時這套精妙無比,奧妙絕倫的武學,必將大放異彩,驚豔世人。 在武當派的這段時間,徐子凡參研了太多武功秘法典籍,令他不禁感嘆武當一派無怪乎武林中的泰山北斗。 同時徐子凡也不禁感嘆其創派祖師張三丰當真是資質無雙,絕對的驚豔,以一人之力,創出太極系列神功,與號稱“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千年少林試比高,成為江湖中的泰山北斗。 兩個月後,徐子凡拜別而去,一路風行電掣,駕馭紫色虹光向北而行,不一日便回了華山。 此刻的華山卻是大變樣,由於擁有眾多高階武學,而且大方發放,入門門檻極低,拜師入派的人是數不勝數。 此時的華山派門庭若市,人聲鼎沸,弟子眾多,儼然一副大派之氣象。 而對於徐子凡的迴歸,華山眾人當然是欣喜萬分,不用說原來就已認識的陸大有等幾人,就是那新入門派,徐子凡壓根都沒見過的一眾師弟們,也都前來拜見。 徐子凡回山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其這段時間以來蒐集到的所有武學分門別類,放置於華山傳功閣內,明碼標價而出,凡是華山弟子,只要積分足夠,都可以前去兌換。這章沒有結束,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