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東靈鐵劍(第1/1 頁)
“岱宗如何”,這一式武學蘊含玄奇,其中微妙之處,令人驚詫。 徐子凡已經盤坐於石碑之前三日時間了,這三日來,他一直在推衍這式武學中的武道機理。 以徐子凡現在的武學悟性天資,一式武學能讓他參悟這麼長時間,已經非常匪夷所思了。 這足以說明這式武學確實深奧玄妙,遠超其他絕世武學。 經過三天時間參研,徐子凡對於這一招泰山派劍法中最高深的絕藝,已經分析的非常清楚。 其中的武道原理徐子凡已經解析的很明白。 透過左手的算數,精密分析各種要素後,右手挺劍擊出,一劍斃敵。 “不對,怎麼回事?實現不了!” 徐子凡經過推衍,他得出了結論,但是卻讓他更加疑惑。 這一招在精密分析之上,是正確的,而且非常玄奧,涉及到了對敵方的氣機感應,也涉及到了堪破敵方本質和弱點的武道原理。 可以說這是一種奇術,繁奧無比,專門用來堪破敵方弱點。 可是,透過徐子凡推衍,確實是堪破了敵手的弱點,但是其中卻有些地方實現不了。 在那對戰之中,戰機轉瞬即逝,如何可以做到一劍斃敵。 要知道,從出劍到刺殺敵方,這個過程需要一個時間,近距離還好,如果距離較遠,自己持劍殺去,戰機定然已經被貽誤。 如果對戰雙方攻擊速度和身法速度相差不多,這個持劍殺去的過程絕對足夠對方反應過來,根本做不到一劍斃敵。 而如果自己攻擊速度和身法速度強過對方,則根本不需要用這一式,本身就有很大的贏面,從這方面看,這一式“岱宗如何”就是雞肋,根本無用。 或者即使雙方距離較近,算準對方各方面的資料後,要挺劍刺出,斃敵命於一劍,這也有很大的風險。 這需要瞬間的演算絕對正確,不止要算到敵方當時的弱點或者破綻,而且要將敵手下一招也計算出來,敵手下一招的出招軌跡和威力大小,都需要研算的絕對正確。 但凡有一丁點意外,那就不是斃敵,而是被敵方輕鬆索命。 也就是說這一招容錯為零,但凡有點錯誤或者意外,使用這一招式者必死。 統一起來說,就是判定敵方弱點或者破綻的方法非常複雜繁奧,就是武道天才也很少能夠習練,而即使練成,近距離對敵,容錯為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遠距離對敵,同境界也打不過對方。 所以,綜合起來看,這一招式用於實戰,價效比太低。 而這裡也就是徐子凡心中疑惑和不解的症候所在。 因為他透過參研這一式武學,其中堪破敵方弱點或者破綻的計算之術,涉及到了敵我雙方氣機的勾連和感應。 這裡面蘊含的武道之理絕對是一位武道大宗師所創作。 而武道大宗師,怎麼可能會想不到徐子凡剛才想到的這一式在實際對戰中的很明顯的缺陷呢? 這件事非常矛盾,令徐子凡費解。 很明顯不可能,作為武道大宗師,這最後最簡單的一個缺陷怎麼會看不出來? 舉個例子,就像一名大學生,會運用微積分進行高數運算,會解多次元方程,會數列的計算等等,但是卻不會簡單的加減乘除計算。 這可能麼?明顯不可能的事,邏輯上說不通。 徐子凡此刻眉頭微皺,他在思考這件很奇怪的事情,一定是哪裡出錯了。 其中研算,堪破敵方弱點或者破綻的部分,絕對沒有錯,因為徐子凡在這三日中,已經解析出了其中的武道原理。 以他現在的武道境界,武道知識積累,他對其中涉及到的武道原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甚至他可以按照前人的路推衍出相似的武學。 此刻,他很肯定的判斷出這部分是正確的。 “岱宗如何”,左手屈指研算,右手待機一劍斃敵。 既然研算的部分沒有錯,那麼錯的就是一劍斃敵? 可是這一式如果不能一劍斃敵,有什麼用?邊對戰,邊研算,為了好玩麼? 這裡面太矛盾了,令人想不通,想不明白。 “或許是一劍斃敵的方式錯了?”此刻,徐子凡心中又在暗自揣摩。 想了一個多時辰,徐子凡想不明白。 慢慢的,徐子凡的心境平靜了下來,並且打消了自己心中由於久久沒有想明白的浮躁之感,他開始思索了。 從原著中描述,再加上此時他看到的圖刻原本,還有各種蛛絲馬跡,他在一步步的推測。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間猶如有一道閃電在徐子凡腦海中劃過,此刻,他好像把握到了什麼,但是又很朦朧,徐子凡明白現在自己只差一層窗戶紙就能得見真相。 他有這種感覺,是因為剛才剎那,他想到了原著中的一段描寫,大概意思是泰山派開派祖師東靈道長傳下了掌門鐵劍。 而這掌門鐵劍在近三百年來代代相傳,已成為泰山派掌門人的信物,得鐵劍者即為掌門,並有“見此鐵劍,如見東靈”的說法。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