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歸家(第1/2 頁)
暫且不說指環是不是寶物,程錦又在醫館觀察了一天,沒有大礙,第二天一早,一家人便套馬車整裝回家了。 尚京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多為達官貴人或有錢的商賈,外城則是平民百姓居多。 程府位於內城還是因為當年程啟山金榜題名高中進士,如今任命為工部郎中,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雖然在天子腳下一塊磚就有可能砸到一個三品官,但對程家來說也是借了不小的光。 當年程啟山的父母便帶著老二和老三來到京城,相繼為三個兒子娶妻生子,又置辦了鋪子給老二老三打理。 生意也很不錯,因為是公產,也沒什麼糾葛,只是私產上確不怎麼太平。 因為程錦的外祖家在盧城也算是小富之家,給女兒陪嫁的鋪子在京城就有兩個,郊區還有一座莊子。 二房三房都是很眼紅,老太太也就是程啟山的娘也很偏袒二房和三房,也覺得二房三房吃了虧,時不時的補貼他們。 大兒子相貌堂堂又文采出眾,卻不得老太太喜歡,就連大房一家子都跟著不討喜,程啟山雖不去計較,但也很鬱悶,不知其所以然。 在說程啟山一家人,坐著馬車一路疾馳,在夜晚來臨之前終於進了程府。 一陣子的洗漱更衣用膳之後,程錦又安穩的躺在了床上,隨手拿起讓侍女準備的銅鏡。 心裡還是很期待,前世她可是雙十年華的大美女,今生算是佔了便宜,一下子就小了十歲,此時程錦望著鏡子裡嬌憨可愛的小女孩。 “啊…這是我嗎,這麼可愛!”程錦微張著小嘴,心裡不由得很是滿意。 接著放下銅鏡,又拿起旁邊的繡花針,在手指上比劃著,她可沒有忘記她還有個寶貝指環需要驗證。 還沒決定扎哪根手指,外面就傳來了腳步聲,接著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 “錦姐姐…錦姐姐…你在嗎?我能進來嗎?”好吧,伸手不打笑臉人,“進來吧,我在呢!” 進來的正是二叔家十歲的女兒程嬌和三叔家八歲的女兒程美,真是人如其名,嬌美可人, “錦姐姐,你可怎麼辦啊!我聽祖母說你的腿折了,你以後如何是好,你婚事又該怎麼辦?” “我的婚事?”程錦一聽這話不對啊,她哪裡來的婚事,趕忙搜尋原主的記憶,在犄角旮旯裡終於讓她找到一抹記憶。 原來原主三歲的時候在外祖家居住過一段時間,鄰居家有個小男孩叫李佑辰比她大五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於是他就描上了鄰居家這個憨憨的可愛的三歲小娃娃,程錦。 每每不做功課的時候就會帶著三歲的小程錦在院子裡轉幾圈。 程錦外祖家在當地是少有的富戶,其父又是進士出身,而李佑辰的父親李修文也是進士出身,不喜做官,就開了個書館,教書育人,遠近聞名。 程錦外祖劉成林和李佑辰祖父李茂私交也很好,見兩個小娃娃玩的好也是樂見其成。 邊下棋也就一邊口頭約定了娃娃親,還交換了信物,待兩個孩子大一些彼此之間都還能和得來,就徹底把這親事定下來。 可天有不測風雲,幾個月之後,李佑辰的親生父母派人來把小佑辰接走了。 原來李佑辰在剛出生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被人裝在小籃子裡放在了李家門口,襁褓裡放著銀票,還有一張帶字的紙,紙上寫著孩子的出生年月,還有名:佑辰。 自此小佑辰便成了李修文的長子,孩子一天天長大,聰明伶俐,明眸皓齒,深得李家人喜歡。 但小佑辰的親父據說大有來頭,雖不捨但也覺得回到親生父母家是最好的選擇。 直到幾年後小佑辰回來探望養父母才得知,李佑辰出身貴不可言,其乃辰國當今皇帝李龍基長子,陳貴妃所生。 陳貴妃生子之後難產而亡,陳貴妃的父親,禮部尚書陳德銘擔心年幼的外孫在爾虞我詐的後宮難以生存,為保他一命,只能炸死將他接出。 怕洩露風聲,便送去了盧城一戶精心挑選的李姓人家,並派了護衛在外看護。 直到八年後,辰國皇宮還是未有成人的皇子,不是夭折,就是流產。 皇帝李龍基很是痛心,大太監德勝便諫言,說陳貴妃生子另有蹊蹺,經過一番調查,才有了李佑辰被親父派人接走這一樁事。 而李佑辰外祖父陳德銘因保住皇家血脈有功,功過相抵,最後並沒有受到什麼處罰。 這一段往事原主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只是都是聽別人說的罷了。 再說起親事,自從李佑辰回了皇宮,不管是程錦的外祖父,還是程錦的父親母親,都把這樁口頭親事當成孩子年幼無知時開的玩笑罷了。 但是程老太太卻不是這樣想的,總是抱有幻想,想借著這樁婚姻一步登天。 這不老太太最疼愛的兩個孫女程嬌程美,在老太太的唆使下就來探聽程錦的口風來了。 “嬌兒妹妹,美兒妹妹,這話從何說起啊,小時候的事了,不過是長輩之間的玩笑話,我外祖父和李家祖父又怎麼能做得了辰王的主,以後這話還是不要說的好。” 李佑辰回了皇宮就被皇帝封為了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