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都盼望李倓作到死為止(第1/2 頁)
劉晏猶豫了一下,說道:“還請大王賜教。” “本王現在正在鑄造錢幣,你認為貨幣鑄造之後,應該如何處理,才能對民間有幫助呢?” 劉晏卻沉默下來。 李倓說道:“有話但說無妨,今日就當是朋友之間閒聊,不當真。” 劉晏又猶豫了一會兒,才說道:“錢幣,器也。” 李倓和顏真卿對視一眼,沒有打斷劉晏的話。 劉晏繼續說道:“大王想要飲水,難道是先找水杯嗎?” 李倓說道:“自然是先找水在何處,再尋找杯子,若是拿了杯子,卻沒有水,依然沒有水飲。” 劉晏說道:“水就好比商品,錢就像水杯,沒有商品,有錢又有何用呢?” “有道理。”顏真卿忍不住讚歎道。 李倓知道劉晏想表達什麼,他心中有些詫異,劉晏確實說到了經濟的本質上。 貨幣和商品的配比。 不是印的錢越多就越好。 “現在長安和洛陽的商品,是很豐盛的,怎麼能說沒有商品呢?” 劉晏說道:“難道大唐只有長安和洛陽嗎?” “自然不是,本王聽說汴州、成都、揚州,都有許多商品往來。” “既然水已經過剩,那自然要多找幾個水杯來盛水。”劉晏說道,“大王此言大善!” 李倓又明白了劉晏的意思,劉晏說缺水,不是真的說大唐缺商品。 大唐是一個多層次的社會,長安、洛陽、汴州、成都、揚州是大唐,那裡繁花似錦。 可嶺南、山南、諸羈縻州,都是大唐。 紙醉金迷是大唐,食不果腹也是大唐。 朝廷持有巨量錢幣之後,如何使民間收益呢? 劉晏給出了答案:要分清楚各地的民情。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是執政,而不是單純的貨幣。 如果是單純地發行貨幣,貨幣不但不會流入到民間,反而快速被權力階層掌握,反而使物價大漲。 貧富差距更大。 劉晏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而且他與李倓不熟,他這種做事縝密的人,不可能直白地告訴李倓這些。 於是他就換了一種很委婉的說法。 這種說法,反而更讓李倓認為他不僅只通曉金融和經濟,在為政方面,也一定是一個人才。 李倓不再追問,只是點了點頭。 顏真卿卻問道:“此番鑄錢,自然會更多錢幣出來,如何保證錢幣到缺錢的地方,這才是重中之重,士安有什麼好辦法?” 劉晏直言不諱地說道:“我沒有好辦法,好辦法不是想出來的,是執行出來的。” 他的意思是,我不掌權,我即便說了,也無濟於事。 要完成一件事,不是有好辦法就可以的,還需要權力配置、資源配置和人才配置。 李倓站起來說道:“劉士安之意,本王全部明白了,但潛龍依然是龍,龍總有翱翔天際的那一天,你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好官,也知道有些事不是自己能改變的,但難道就不心存理想了嗎?” “大王既然如此直言,下官也不相瞞,下官之志也在長安,在社稷安康,只是世事多艱,朝堂上下汙穢橫行,一時間,非你我能成,潛龍勿用。” “若是本王這一次鑄造貨幣,非要用一用呢?” “見龍在田。”劉晏又說道,“鑄幣一事,非大王想象那般簡單,需要等待時機。” “若本王能成,閣下能否與本王成為朋友?” 劉晏說道:“大王若能成,下官心甘情願為大王做任何利國利民之事。” “好,我們今日一言為定!” 劉晏先行告辭。 顏真卿說道:“劉士安是真人傑也。” “清臣能說這話,說明你也是真人傑。” “我的才能,比不上他。” “人的才能是不一樣的,沒必要相互比較。” “大王說的有理。” 有才能的人最忌諱的就是嫉妒他人,嫉妒會使人面目全非。 就說那李林甫,雖說不學無術,可吏治才能無人能出其右,但就因為嫉妒和害怕,堵塞言路,切斷晉升,將大唐朝堂上下弄成一潭死水。 下午的時候,安祿山狼狽出了洛陽城。 他不敢再在洛陽多待片刻,因為今日之事實在過於屈辱。 “大夫,我們的人在洛陽打探到最新的訊息,建寧郡王現在在少府監鑄造錢幣,而且還私自鑄造了新錢。” “新錢?” “是的,新錢,他沒有向朝廷彙報,私自鑄造了新錢。”劉駱谷陰惻惻地笑起來。 “這件事對他有什麼影響?” “按照朝廷的規矩,修改錢幣鑄造之法,必須由宰相稽核,最終由聖人裁定。” “哈哈哈,他這是在找死。” “聽說他之前還向聖人許下了今年鑄造五十萬貫的承諾。” “五十萬貫錢幣嗎?” “是的,長安和洛陽的官場,一致認為他不可能完成。” “如果他不能完成,會有什麼後果?”安祿山又問道。 “會死得很慘。”劉駱谷接著說道,“高價買銅一事就不提了,這些事現在攪和在一起,建寧郡王現在不需要我們出手,過個半年,他就會死。” “我等不急了。”安祿山的臉色很難看,“我想讓他現在就死。” “這件事何必大夫出手呢,萬一行蹤洩露了,被聖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