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開荒括戶(第1/2 頁)
李倓突然問道:“揚州的良田現狀到底如何?” 他記得兩個月前,剛來揚州殺了喬賢問之後,他說的三點,第二點就是清查揚州七縣的田產分佈情況。 這件事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田產問題。 田在這個時代,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有生產資料,就對應著生產者。 田都被兼併了,生產者就失去了自由民的身份,生產力就被束縛了起來。 被誰束縛了起來? 自然是被地方豪門和官員。 人被他們束縛起來後,李倓想做點什麼,必然是事倍功半,朝廷想要做點什麼,肯定也是有心無力。 等到安祿山叛亂,江淮人丁不顯,別說拉攏軍隊,恐怕連資源也無法高效動員。 所以土地兼併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是一個系統性的危害。 劉晏繼續說道:“下官這些時日統計過江都縣和海陵縣,僅僅此二縣,有九成的田產都在官員和地方大族手裡。” 這比之前元載說的至少五成以上,要多得多。 “既然是這樣,我們現在對揚州七縣做檢田括戶,恐怕阻力會非常大。”顏真卿說道,“檢田括戶是一定會得罪地方這些有權有勢的人的,如果貿然全面推進,必遭反噬。” “我贊成清臣的說法。”元載立刻表態,“大王自己也說了,右相現在已經盯緊我們,如果我們在揚州與那些人現在鬧僵,對我們百害無一利,屆時朝堂和地方上,將沒有一個人為我們說話,即便聖人因為鑄錢一事暫時容忍,可鑄錢右相會不會已經派人到洛陽去掌握鑄錢的技術了呢?” 眾人聞言沉默。 元載繼續說道:“還有一個安祿山,安祿山昨日拿了澄心堂的技術,今日會不會拿雲秀坊的技術,明日會不會拿鑄新錢的技術,我們鑄錢,並非不可替代,只是時間的問題。” 眾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李倓身上。 “本王這個揚州大都督,權力極大,但要做好,卻並非一件易事,朝廷有右相虎視眈眈,地方上官員和豪門串通一氣,為我們施展拳腳設下層層阻礙,僅僅只是這揚州的田產情況,已經如同一座大山,攔在了面前。” 眾人聞言也紛紛嘆氣。 “所以這世間之事,並非我們豪言壯語之時想的那般簡單。”李倓又感慨起來。 他看著那些被春風滋潤的良田,看著那些正在辛勤勞碌的農人,看起來多麼美好的畫面。 但只是看起來啊! 在李倓的眼裡,這卻是一幅人間煉獄。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他突然朝前面看了看,指著前面那片草地。 那裡荒草叢生,一片頹然中卻又夾雜著許多剛冒出來的青草。 “我聽說那片地很久沒有人種了,早就荒了。” “是啊,這淮南道有許多這樣的地方。”劉晏說道,“我這一個月在江都縣附近仔細看過,也給其他縣寫過信詢問過,這些地方其實都可以開發出來,只是開荒需要人,需要時間,需要工具,也需要水渠,更需要我們耐心地去引導、梳理。” 李倓說道:“既然是這樣,我們就先不檢田括戶,先開荒括戶,如何?” “開荒括戶的時間是漫長的。”元載說道,“開墾荒田,比從官員手裡把田拿過來分配給農人,要難,而且花費的精力更多。” “但至少他們獲得了田,只要我們鼎力支援,哪有人不想要田的?”李倓肯定地說道,“一年不夠我們就用兩年,三年,五年,十年,只要我們號召人,把更多的地開出來,很快我們就能掌控田和人,子美現在正在修建學院,我們不僅要有種田的,我們還要有教人種田的,有了田和人,我們再來一步步清掃地方障礙。” 眾人不由得點了點頭。 元載又說道:“大部分農人都成了官員和豪門的佃戶,我們開荒從哪裡找人呢?” “組織流民!” “那錢呢,從公廨錢裡出嗎?” “不!不從公廨錢裡出了,我們自己建立一個錢櫃,用這些錢給他們貸款,就按照十年期,利息千六。” “萬一借錢的人跑了,或者死了呢?” “所以召集流民最主要的是括戶,把戶籍全部規整好,這一點士安是最合適不過了。” 說到這裡之後,李倓心情已經大好。 “我們自己建錢櫃,那錢從何處來?” “我們自己既可以做澄心堂,也可以做雲秀坊,我還安排你元公輔在江南到處買銅礦,我們缺了錢麼?” “但這可不是一筆小錢,就說曲轅犁,一把100文,其餘農具加起來100文,若是我們在揚州括10萬農人,就要借出去兩萬貫,若是在整個淮南道招募三十萬流民,那就六萬貫了,而且要做好至少一半收不回的準備。” 李倓說道:“多說無益,且先在江都試行。” 二月十五日,營州。 看完李林甫的信之後,安祿山反手撐著床,一臉驚恐地說道:“哎呀!我死定了!” 平盧掌書記高尚疑惑道:“公何出此言?” “十郎在信中說我造紙數月,卻沒有一個著落,還說去年軍費之處超了許多,又暗指我的各項稅收都沒有做好,以至於朝廷要在我這裡補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