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江東戰略(第1/2 頁)
蕭值定眼看去,恰好看到顧漕那雙死不瞑目的大眼睛,嚇得一個哆嗦坐在了地上。 “誒,蕭公,您沒事吧?”張暘連忙將蕭值攙扶起來。 他能感受到蕭值的手臂顫抖得厲害。 “無事,無事,今日趕路,有些疲勞,失態了。”蕭值勉強擠出一絲微笑。 “裡面請。” “那三人都是什麼人?”蕭值問道。 “一個叫顧漕,是蘇州顧家的人,一個叫陸斌,蘇州陸家的人,還有一個叫朱建呈,是朱家的。” 蕭值這般一聽,心中更驚。 那顧家、陸家、朱家,現在雖說已經沒有出現大官,不能在朝堂上執政,但在江東一帶,卻也有不小的影響力。 無論是良田、家奴,或者地方基層勢力,都不容忽視。 建寧郡王就這樣把人殺了? “什麼罪名?” 張暘想了想說道:“好像是煽動人對抗朝廷。” 蕭值脫口而出說道:“謀反嗎?” 張暘卻沒有回答了。 不多時,蕭值便見到了李倓。 “參見大王。”蕭值很恭敬地說道。 “快快免禮。”李倓站起來,走上前,“久仰蕭公大名。” “不敢不敢,在下只是江左區區一書生罷了。” “請坐。” 蕭值落座,李倓命人上了上了茶與點心。 李倓開門見山問道:“不知蕭公來揚州何事?” “在下此次前來,還是想要與大王化解一些誤會的。” “哦,什麼誤會?” “在下聽聞,之前有蕭家旁支,在揚州為非作歹,被大王抓獲,已經伏法。” “是有這麼一回事。” “大王殺得好!”蕭值當即讚歎道,“大王剛正不阿,在下佩服!” “蕭公來此,就是因為這件事?” “那人畢竟是蕭家旁支,與蕭家有些關聯,又犯了如此大錯,在下不來恐怕無法給大王一個交代。” 李倓心裡呵呵笑道:你真是為蕭恪那個小角色來的? “小事罷了,既然當事人已經伏法,此事就此揭過。” 蕭值心下卻有些讚歎起來。 他觀李倓很是年少,也就才十八歲左右的樣子,但說話語氣沉著淡定,氣度不凡。 之前不是說建寧郡王是紈絝子弟的嗎? 這像紈絝子弟? 這他媽的是紈絝子弟? 面對蕭家,李倓也有李倓的打算。 李倓現在是揚州大都督、團練使,行政、司法、軍政一把抓。 但問題來說,淮南道和江南道地貌極廣,有252縣,其下有近1200萬人。 想要治理如此廣袤的地域,有幾種方法: 一、地方充分授權,官僚加地方豪強來治理百姓,維持秩序。 二、切割地方權力,加強官員對地方的掌控,增加行政管理、司法管理和輿論滲透。 就目前來說,大唐採取的是第一種方法。 這也是時代的生產力決定了權力結構形態。 管理一個組織,一個國家,最基礎的是什麼呢? 是資訊的傳遞。 在文字發明之前,一個部落領袖最多隻能管理數十人,優秀的領袖的極限值是150人。 當文字發明後,管理範圍大大增加,人類開始出現小型城鎮,權力開始出現,例如夏商。 當乘載文字的工具變得便捷之後,城鎮開始擴張,國家開始出現,例如西周、春秋戰國。 當乘載文字的工具變成竹簡,並且文字被統一,帝國就出現了,例如秦漢。 當紙張被普及,朝廷對地方的掌控開始變得強有力,例如唐朝。 當紙張價格下降,印刷產業興盛,地方權力架構就可以變得精細化,例如宋朝。 權力的變更,與生產力是分不開的。 可以解釋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劉徹和李世民,都想分割地方大員的權力。 劉徹辦不到,因為治理需要文書,文書在竹簡時代的流通極其緩慢。 李世民也只能往前走幾步,因為大唐的紙張還很貴。 直到宋朝,造紙業和印刷產業爆發,宋朝就有了精細化權力分割的底層基礎。 那麼回到李倓的身上,他想要幹什麼? 他當然想要對淮南道和江南道做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最大的優勢就是集中資源辦大事,動員能力強悍,能隨時調動錢財、人口和製造品。 但精細化管理的難度極大。 目前他能做到的也就只是在對揚州七縣做精細化管理,揚州以外的州,官員還不是他的人,權力結構也還很有大唐原始特色。 那這與蕭家有什麼關係呢? 有! 蕭家就在武進,與揚州只有一江之隔。 武進屬於常州,常州在揚州和蘇州之間。 揚州、常州、蘇州,都是大運河上的州。 揚州在天寶年間是除了兩京以外,與成都齊名的繁榮之地。 常州自然絕不會差。 劉晏提的建立揚州到蘇州的經濟中心戰略,其實就是這麼個道理。 李倓現在是把揚州徹底抓在手裡,下一步就要從揚州擴充套件到蘇州,建立太湖經濟圈。 等太湖經濟圈建立之後,影響到杭州,只是之間的問題。 到了那一步,淮南和江東一帶,基本上可以牢牢掌握在李倓手裡了。 那如何順利且快速地開展接下來往蘇州滲透的工作呢? 蕭家肯定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