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290章 幽州鐵騎南下,兩京震動!

第290章 幽州鐵騎南下,兩京震動!(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絕色逍遙小劍仙混沌幻獸決天道九境一路向上的修仙凡人破天傳詭魔劫凌雲仙緣劫林風的快樂修仙跳下十八樓我與仙女互換身體長白劍?賤宗!逆天崛起之仙途重生請殿下斬妖仙魔與人化龍道終末的神蹟領主的貓凡人通仙錄影源世界覺醒聖體,我帶妖族公主橫掃四洲凡人流:參天竊道

諸將與士兵列陣雪中,沉默不言。 耳邊只有風聲和安祿山渾厚的聲音。 “就在數月前,我們攻打契丹,又有無數英勇的好兒郎戰死,我們的鮮血為大唐而流,可是!” “可是在長安城,有人卻認為我們對朝廷不忠!” “難道我們既要流血,還要揹負這罵名嗎!” “難道我們天生命賤,我們要用我們的性命,去換取長安貴胄們永無止境的享樂嗎!” 將士們的情緒已經被調動起來,有人已經忍不住憤怒。 “你們記住!那個既要我們流血,還認為我們命賤該死的人,就是朝廷的宰相,他叫楊國忠!” 說到這裡,安祿山拔出佩刀,大呼起來:“現在國朝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危機,陛下給我發了一道旨意,讓我率領諸位入朝討伐楊國忠,諸位應該全部隨我出征,膽敢反對起兵、擾亂軍心者,一律屠滅三族!” 眾將士高呼:“討伐國賊楊國忠,匡扶大唐江山!” 聲音如連綿起伏的海浪,一波一波,響徹雲霄。 與正史上的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十發兵不同,這一次的安祿山在天寶十載二月二十一日這一天,於薊城外閱兵之後,發兵南下。 這一次,安祿山命節度副使賈循留守范陽。 隨即集結麾下所有部隊。 幽州的薊城本部駐軍人,下轄8個軍。 分別是威武軍(駐檀州)。 清夷軍(駐媯州)。 靜塞軍(駐薊州)。 恆陽軍6500(駐恆州)。 北平軍6000(定州)。 高陽軍6000(易州)。 唐興軍6000(莫州)。 橫海軍6000(滄州)。 又有盧龍本部人駐紮在營州的柳城。 下轄盧龍軍人。 營州城西四百八十里3000人。 安東都護府8500人。 安祿山在天寶八載有一次大的兵敗,但在全面募兵制下,兵力補充極快。 但其實這也側面說明了當時河北人口密集,許多人沒有出路,甚至連飯都吃不上,只能去投軍。 與此同時,安祿山還聯合羅、奚、契丹、室韋。 兩鎮兵馬,共計十五萬大軍,號稱二十萬。 正式在范陽起兵,兵鋒直指東京洛陽。 在正史上,《資治通鑑》有這樣一段記載:祿山乘鐵輿(防箭的鐵轎),步騎精銳,煙塵千里,鼓譟震地。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河北皆祿山統內,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竄匿,或為所擒戮,無敢拒之者…… 所以,這注定是一場震驚整個大唐的起兵。 當日,鐵蹄聲震動半個幽州,大唐最精銳的邊軍之一,裹挾著安祿山征服天下的野心,滾滾南下。 安祿山並沒有忙碌以強軍快速碾壓,他主力南下的時候,為了消除來自河東的威脅,派部將何千年率領一支小分隊前往太原。 這支小分隊的目的是以獻神射手為名,射擊擄走北京(太原)副留守楊光翽,使河東軍自亂陣腳,以拖延時間。 二月二十五日,安祿山大軍抵達博陵郡,博陵郡望風而降。 所有官員和大族紛紛表示願意支援安祿山起兵清君側。 二月二十八日,安祿山大軍抵達趙郡,趙郡太守以及所有官員,包括趙郡李氏家族出城迎接。 這短短不過七日,沒有遇到任何阻擋。 此時,安祿山起兵的訊息,已經如同洪水猛獸一樣在河北大地上傳播。 各地驛站的傳令兵,也急速將訊息傳到了長安。 (正史上也是七天之內傳到長安) 一時間,兩京震動。 當時李隆基已經移步華清池,正在與楊貴妃嬉戲,他手握琵琶,臉上帶著笑容。 當訊息送到他面前的時候,李隆基整個人都呆住了。 他的臉從凝固到陰沉,到倉皇無措,最後久久不語。 李隆基內心深處是知道安祿山有異心的,他只是不願意承認罷了。 李隆基是誰? 要知道,在安史之亂髮生之前,李隆基是大唐所有人心中那個完美無瑕的聖人。 大唐在他的治理下,文治武功,登峰造極。 李隆基放權放得很開,但也正是靠自己的無上威望威懾著大局。 無論邊帥們帶著大唐的軍隊打到多遠,他們都不會背叛大唐,他們心中都裝著那個完美的聖人。 所以李隆基要高仙芝和封常清死,他們不敢有任何忤逆。 李隆基要哥舒翰出戰,手握重兵的哥舒翰不敢有絲毫猶豫。 李隆基在安史之亂之前,就是這些人心目中的神。 神怎麼會犯錯呢? 為了不使自己犯錯,李隆基自己也在適當的時候退居幕後,由李林甫站在明面上掌控朝局。 這樣一切的罵名都在李林甫,聖名和威德永遠是李隆基的。 這樣的李隆基,怎麼會承認自己用錯了人? 為了不讓安祿山在有生之年造反,李隆基採取了不斷賞賜的方式。 他認為,只要賞賜給到位,安祿山就算能調動兩鎮精銳,要造反成功的機率也微乎其微。 可惜機關算盡,卻算不盡人心! 如果河北人人心向朝廷,他安祿山即便權勢滔天,野心無邊,能煽動如此多的將士南下嗎? 接下來數日

目錄
大明:天天死諫,朱元璋人麻了夢迴大宋大唐之我的時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