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第1/2 頁)
李耳教導道:“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以無為的心態來作為,以無事的心態來做事,品味無味之味。得到大的反而會變小,得到多的反而會變少,故要以德報怨。想要解決困難首先從容易處下手,想要成就大事首先要將小事做好。天下難事,都是從容易處做起,天下大事,都是從小事做起。因此,聖人從來不做大事,反而能夠做成大事。輕易做出許諾必然會失信於人,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因此,聖人總是把事情看得困難,最後反而變得不困難。”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以無為的心態來作為,以無事的心態來做事,品味無味之味。無為而無不為,我們生活中想要大有作為,首先要學會無為。心態是行為的因,行為是心態的果。如果我們在心態上無法做到無為,總是患得患失,總是想著萬一失敗了怎麼辦?萬一事情做不好怎麼辦?那我們就很容易將事情搞砸。很多人本來準備很充足,可是一去做事頭腦就一片空白,連該做什麼都忘得一乾二淨了,這就是心態上過於有為的結果。我說的無為從來不是讓人什麼都不做,讓人變成一塊木頭。恰恰相反,我教人的無為,反而能夠讓人大有作為。人活在世間,不可能什麼都不做,我們都想要將事情做好。可是我們越是想要將事情做好,我們反而做不好事情。物極必反,這個自然規律不僅僅是宇宙的運作規律,在做人做事上也同樣適用,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自然規律。我們想要做好事情,首先要讓自己的心態處在無為之中。我們越是不在乎利益得失,我們越是能將事情做好。我們越是患得患失,我們越是容易將事情搞砸。無為其實是真正的大有作為。而有為其實是真正的毫無作為。徒兒一定要記住,無為的心態非常重要。若是想要獲得成功,首先要讓自己處在無為的心態中,這樣才能無所不為。事無事和為無為一樣。我們做事時若總是把事情看得太重要,沒有讓自己處在“事無事”的心態中,那我們就很難將事情辦好了。味無味,品味無味之味。人都不喜歡寡淡無味的事物,殊不知最能“解渴”的味道就是無味。就像水,雖然寡淡無味,但它卻是最解渴的。我們喝鹹湯和甜湯雖然有味道,但往往會越喝越渴。水雖然沒有味道,但世間無一物比它更解渴。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是平靜,而唯一能讓我們的內心變得平靜的妙方就是味無味。所以,我們生活越是無為,越是少私寡慾,我們的內心越平靜。人只有處在平靜中,才是最輕鬆,最舒服的。我們越是去追逐財色名利,我們越是感到心累,越是感到不自由。平平淡淡才是真,真正願意靜下心來感受道的平淡無味的人,都能夠感受到無味的玄妙。”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得到大的反而會變小,得到多的反而會變少,故要以德報怨。這裡依然是講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我講的道有大半的篇幅是講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因為道本身就是這樣運作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永遠存在著陰與陽兩面。陰陽總是處在相互轉換的運作狀態中。只有掌握了道的物極必反運作規律的人,才能稱之為聖人。來聽我講道的人都覺得我在正話反說,這是為什麼呢?不就因為道就是這樣運作的嗎?我們認為是對的,其實是錯的。我們認為是好的,其實是壞的。我們想要得到大的,反而會得到小的。我們想要獲得更多,反而會獲得更少。很神奇吧?然而這就是道的運作規律。所以,我們只要利用好這個規律,便終生都不會有煩惱。世間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聖人很傻。他們認為:明明人人都好爭好搶,聖人卻不爭不搶。明明人人都有為,聖人卻無為。明明人人都把利益得失看得很重要,聖人卻毫不注重利益得失。他們把聖人的這種做法理解為在消極避世,而聖人知道了只想發笑。聖人笑這些人太傻了,他笑這些人根本不懂“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道理。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不能將其無視。就像我們身體隨處能見陰與陽,而有陰與陽的地方,就一定存在著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是什麼?通俗來講,就是陰與陽到了極限,就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我們想要得到大的,反而會得到小的。我們想要獲得更多,反而會獲得更少。這就是物極必反。所以,聖人常常讓自己的心境處在無為中,他既不想得到大的,也不想獲得更多,結果他反而獲得大的,反而獲得更多,這就是聖人的大智慧。同樣的,聖人總是以德報怨,這和世人以怨報怨的做法完全相反。聖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