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供養(第1/2 頁)
楊筠松隨著老者朝林子深處行去,女童提著竹籠在前照明。 不大一會,便就倒了。老者將楊筠松迎入舍中。搬來一把有扶手的椅子請他坐了。然後將燈籠掛在牆上,取出火石來將桌上火燭一併點亮。 楊筠松四下打量。房子是用木料製成的。大部隼卯工藝製成,小巧而精緻,稱作小舍再合適不過。 房中也沒什麼擺設,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靠牆有一張床。 一進房中,楊筠松便覺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入得鼻來。他貴為大唐國師,長年出入皇家大院,自知這種香味是檀香木獨有的。稍一思忖,便想到這房子是檀香木建造的。 過不多時,女童提著個食盒進來。徑直走到桌前,揭開盒蓋,從盒裡取出三碟小菜,一碗米飯,一壺清酒來。然後怯生生的小聲說道“公子,請吃點飯。” 女童也沒等楊筠松搭腔,一溜小跑回到隔壁房中。 楊筠松走到近前,只見桌上擺放著一碟花生米,一碟青椒炒肉,一碟青瓜燜雞丁。儘管是家常小菜,但色香俱佳。楊筠松自從離開長安,每日裡半飢半飽,常常是一個炊餅管一天。此時小菜尚有熱氣冒出,也沒想太多,先吃飽再說。 楊筠松吃完飯,將碗碟筷子收回盒中。 這時老者端著個臉盆進來,盆中裝滿熱水。老者將臉盆放在桌上,再將搭在肩上的毛巾放入盆中,說道“公子,洗刷一下便睡了吧。”說完提著食盒便走。走到門口時,還不忘把門帶上。 楊筠松這一宿好睡,直至上午辰時才醒轉。 那個食盒又擺放在桌子上。桌上一張字條,用食盒壓在桌上。 楊筠鬆起身,將那字條取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公子,盒內有些粗淡早點,請公子將就著吃。隔壁灶間火爐上有溫水可供洗刷。午飯在爐灶第二格暖著,你自去取來食用。老朽去到集上買些應用之物,很快就回!”字是用小楷寫就的,筆跡清秀,筆法嚴謹,是一筆好字。 楊筠松食用過早點。再從身上取出一錠銀子,和碗碟一併放入食盤中。提過自己的行囊,楊筠松便要離開這裡。 此時天色晴朗,萬里無雲。只見這小舍原來是座落在一株古榕樹下,古榕樹數人連臂也圈不過來。樹冠便似華蓋一般遮頂小舍,風雪也就不會落到小舍上去。 小舍正中門上掛著一幅畫,紙色蒼老,畫中一個長髮女子正在梳頭,只能看到半邊臉。心想“看那老丈年已逾百,卻還這麼風雅!” 楊筠松閉目思忖,良久。只見他伸手入懷,取出張紅紙來放在小舍不顯眼處。這才轉身離開這裡。 楊筠松並未回到小道上去,而是轉身走進大山更深處。楊筠松並不喜人世繁華,每到一個地方他總往深山老林,人跡罕見的叢山峻嶺中去實現屬於他的人生價值。 一路行來,山勢漸行漸陡。到得後來,需手腳並用才能攀將上去。 楊筠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登上這座山來。 兩山井峙的當頭出現一塊平原之地,放眼望去, 足有幾里之大。一條小道當中穿過。這萬山之中,山中有山,山中又有平原。若未尋到上山之路,那便只好徒手攀登。 有平原便會有人家。果見一片梯田層疊間有人影浮動,對面山腳下也有炊煙升起。楊筠松休息片刻,舉步便向小路走了過去。 忽聽身後腳步聲起。回頭看去,只見小道那邊奔過來一群人。當先四人抬著一頂轎子,八足便似未落地般疾馳過來,奔跑雖快,但轎子平穩得很。轎子後面跟著十餘名彪形大漢,短打裝扮,身上都攜帶各種刀刃。 楊筠松走在路上,眼見這種情形,知有大事要發生。當下是避無可避,趕緊將身讓在道旁。那幹人眾也未理睬他,只當他是當地的山民正好路過此地。 對面路上忽奔出兩騎來,直迎著這邊過去的那些人。很快兩撥人便匯到一處,都止住了腳步。 轎子停處,轎中走出一人。大約三十來歲,一臉的英氣。身著一襲白袍。白袍如雪,如雪的白袍上卻繡著一朵正在燃燒的火熖。 楊筠松發現,這些奔跑的大漢所穿衣服都繡有火焰的圖案。 馬上乘客也跳下馬來,看裝扮便是揚筠松昨日遇見之人,只見他走到白袍人身前,拱手道“在下是當今大齊文宣武皇帝座下南刀王帳前信使,特來拜見大悲明王!” 原來白袍人是明教的大悲明王。 大悲明王拱手還禮,說道“原來是孟刀王的特使,久仰了” 信使又道“我奉南刀王之命,特來轉交一封書信。” 信使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恭恭敬敬遞了過去。 大悲明王接過書信,轉身回到轎中。良久,明王復又從轎中行出,手中也拿著一封書信。 明王緩步走到信使身前,將書信交給信使。 “刀王的書信我已看過。我回復了一封書信。上面講的很清楚。刀王現在好吧。” 原來早年間明王闖蕩江湖,與刀王有過一面之緣。刀王是嶺南人,為大齊五虎將之南刀王,為人豪爽,有萬夫不敵之勇。明王也很欽佩,平日裡,經常有書信往來。本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