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女真問題會困死大明(第1/2 頁)
建州女真的崛起實際上就是因為明朝國力下降了,明朝國力在消退。
1435年,朱瞻基下令撤銷奴兒干都司,理論上放棄了對遼東鐵嶺、開原一帶以北的廣大區域的管理。
而事實上在更早的時候,明朝對於東北的廣大區域的管理就微乎其微。
自1403年朱棣設定奴兒干都司後,宦官亦失哈曾九次北上巡邊。
並兩度修建永寧寺,在黑龍江下游樹碑立傳,宣示明朝的主權。
但是,明朝從來沒有向東北地區派遣一兵一卒,這裡的400多個衛所,是當地的部落酋長撐起來的。
在明朝國力強盛時,他們自然願意稱臣納貢,但是在明朝國力衰退時,他們就沒理由繼續愚忠了。
1435年奴兒干都司的撤銷,事實上是對明朝放棄奴兒干都司情況的確認。
而放棄奴兒干都司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國力的衰退,無法再對這些地區形成強有力的威懾。
但朱瞻基時期還好,畢竟朱瞻基跟隨朱棣數次出征過草原。
儘管女真人已經基本相信大明國力下降了,但誰也不敢貿然出頭。
朱祁鎮事情,期間幾年的邊關也是相對安穩的,沒有大的進犯情況。
女真人也在猥瑣發育,等待時機。
到了後期,才出現瓦剌大肆南劫掠屠戮邊關的情況。
到了正統十四年,更是兵分三路進攻大明,在土木堡擊潰大明數十萬大軍,活捉朱祁鎮。
這讓女真確認大明真的不行了。
女真人在景泰元年進犯遼東,卻被痛打。
不得已,女真人首領李滿柱和董山等人入京謝罪。
這時候,女真人發現,大明雖然實力下降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如今的大明,他們依舊招惹不起。
大明國力的下降也與國策有極大的關係。
明朝建立後,奉行重農抑商政策。
導致農業成為帝國基石,不能耕種的土地自然不入明朝法眼。
也就是,明朝前期,對東北這一帶的是不重視的。
而恰好明朝建立後遇到了小冰期,氣候逐漸轉冷。
長城以北的衛所入不敷出,被迫紛紛內遷。
而遼東地區也因為氣候的轉冷而不得不退守鐵嶺、開原一帶。
因為再往北氣候寒冷糧食無法自給,註定了明朝難以向北開拓。
也就是糧食也是大明國力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方因為氣候問題,無法產太多糧食,就要靠南方來支援。
這也是朱祁鈺要開發海南及想要拿下南洋諸國的原因。
有了糧食,大明不僅可以止住國力下降的趨勢,還可以讓大明變得更加強大。
而明朝的衛所制度也隨著明朝的腐敗而名存實亡,這使得明朝邊境逐漸廢弛。
所有這一切的轉變,女真逐漸壯大的根本原因。
在女真壯大的過程中,明朝在前期還能進行一系列類似於金國對蒙古的減丁政策那樣的軍事討伐行動。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成化犁廷。
但是,隨著明朝的繼續衰落。
到萬曆時期,衛所制徹底崩壞,明朝不得不採取募兵制,這極易導致將領擁兵自重。
李成梁就是典型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後金能不能崛起,不是取決於紫禁城內的皇帝,而是取決於大權在握的李成梁。
所以,衛所制也是要改革的。
大明今後當實行募兵制,不再保留軍戶。
而且,對於武將,也要經常調動,不能讓一大將長時間呆在一個地方。
沒有影響到遼東的實力,想要徹底解決遼東問題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種情況下,就是天上掉下機會,明朝也抓不住。
對於遼東之外的四百多個衛所,朱祁鈺覺得應該全部撤銷。
這些地方又不是大明真正的國土,還給他們名義幹什麼。
冊封的當地部落酋長也應該撤銷掉。
過去是為了拉攏這些人,讓東北這片地變成大明的附屬。
可歷史證明,這一政策在東北這塊地方是行不通。
最好的辦法是消滅這些部落,將東北這塊地方徹底變成大明的國土。
然後遷移百姓來這裡開墾耕種,培種耐寒作物。
按照後世的推算,大明的百姓並不止朝廷登基的這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