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狡,非權術實難有濟。凱因假作憲威,必欲嚴究此事,而凱為韓調護,吞吐間若極難了局,並諄囑洪談不可洩。如憲查知,凱罪甚大,不但尊憲體制,並可相機佈置。姑待先革樸職,再行究辦,似不必遽令政府覆,恐韓以此局已結,數日後又授樸顯官,尤損事體,是用一辦一託法,方可操縱。至洪雲王與妃悔前此疑凱,亦誘凱之術,凱姑作墮其術中,而促其先辦樸案,後繼以誠,似易為力。惟乞防金明圭伺察,謂凱誘王辦樸,王易變卦。是否有當,乞訓示,凱因此案棘手,參用譎術,有違訓令,無任惶悚。
袁世凱用此手段,韓王果受其恫嚇,治樸以罷職罪。光緒十六年七月,韓廷照會袁世凱,其文曰:
為照復事,照得十五年八月間,疊準貴欽差文函,查究駐美使臣樸定陽違章一案。適值該使抱病經年,未能面核,至延數月,日切慚恧。近來該使病痊,因詳加查核,據稱各節多涉支吾,概難憑信。惟堅稱到美后,實不便遵照定章首端辦理,且實值偶病,未能進謁張大臣等語。本政府據查該使至美,即不便遵照,自應電告本政府轉啟請諮,妥商改定。或進謁張大臣面商歸正。敝邦仰荷天朝厚恩,無微不至,必有以妥為變通,全交際而息謠疑。
該使何得竟自擅違,並謂有病不進謁張大臣妥商辦理,其在事體,豈容若是。已由殿下施以罷職之典。惟本政府約束無素,至生歧議,殊切悚愧。相應照復貴欽差,請煩查照,轉稟北洋大臣鑑核。
韓廷受袁世凱之愚,治樸違章之罪。繼其任者,皆裹足不前,或則藉故規避,或則中道而回,均以樸為前車之鑑。續派者亦然,至數年韓無奉使之人。韓受清廷之迫挾,至此可謂極矣。
韓之稅關,皆李鴻章派西人徵收,其薪工極貴,自數百元以至千元一月者。韓欠各西人之薪餉,積近數萬元,財政又為清所把持,不能自主,窘不可言。適有一經理仁川稅關之西人,契約屆滿,韓擬辭去,囑我國代延英人尼信得。接充,並央尼由倫敦代募國債二百萬元,以海關作抵,清償積累。事已成議,袁世凱偵知,多方阻撓,破壞其議。且倡言韓之海關管理權屬於清國,不能抵押。尼詰問韓廷,韓言並無其事。尼遂請韓廷印公債票,攜往美利堅代募。袁先電告美使,謂韓廷發印之公債票,恐非出自韓政府,蓋向來韓之貨幣皆用清歷,此票獨無,必韓有小人偽造。至韓之海關管理權本屬清,不能承認其抵押借貸。此電一至,復有何人敢應募耶?至尼折回東洋,向韓詰問,韓因間袁。袁曰,貴國既不練兵,又不籌餉,何故貸此鉅款?苟窘急所需,我可輕利代募,免受他人剝削。但須指出實在用項。若無正用而貸國債,竊為貴國不取。他人不計貴國存亡,為王代募,投千所好,凱則不忍為也。韓之募債,實即還清國及各西人之薪工,聞袁之言,亦莫可奈何。
是年九月,韓太妃薨。韓與清有一種禮節,凡韓皇族喪,訃告清廷,清派員行吊,韓王須出郊行郊迎天使禮。王思免此禮,先使人商袁世凱,以國庫奇窘,無力供應,擬辭弔唁使。袁決然不許。蓋袁正欲藉此示清國之威,遂答以上國與藩屬,本有休慼相關之誼,所有禮節均載典章,數百年奉行無缺,焉有大喪不弔之理?韓知與袁商無益,乃遣使告訃,就便求清政府,懇辭吊使。政府商之李鴻章,李覆電詢袁世凱。袁覆電雲,揣韓此意,非求免唁使,在避郊迎禮。財政支絀固有之,但韓向儲接待天使款,現積至數十萬。無款實屬藉辭,萬不可許。在韓恐認藩屬,貽各國羞;在我正宜證明藩屬之誼。李遂據袁電直答政府。
時韓廷以國體所關,每於清施種種難堪之舉欲掩飾,以防各困譏誚。而袁遇此等處獨不將就。適韓使臣由北京電告清廷諭旨於韓王,有難堪字樣。韓王私易數字,交外部備辦供應清之弔唁使臣。袁閱諭旨不符,遂電稟李,謂韓告訃使臣擅改諭旨。李達清廷,詰問韓使。韓使請禮部向電局抄底,隻字不錯,不知系韓王所改。禮部復奏,奉旨責斥曰:李鴻章兩電均悉。朝鮮告訃使節錄諭旨電其本國,並無改易字句之處。袁世凱遽以不符電告,殊屬冒昧。著李鴻章傳旨申飭。袁既奉旨申飭,益加意難韓。清吊使至,韓廷預備供應由馬山浦登陸。袁謂由馬山浦登岸,欲避觀瞻,不可。謂必由仁川。韓廷只得屈從。清使臣兩人,隨從百餘員,即此一唁,韓廷費去數十萬金。當此國庫空虛,以唁弔浮文又費此鉅款,亦可憫之甚也。
光緒十七年八月,袁世凱嫡母病,請假回籍。將啟程,電告李鴻章曰:
頃韓王派鄭秉夏來稱,聞將歸省,殊為悵念,未知何日起行,並盼速回。凱答以俟憲諮到,謁辭後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