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1/4 頁)
興安師潰散之後,荻洲無法迅速用其他部隊進行接防,則說明日軍一個蘿蔔一個坑,全部署到各個陣地上去了,一旦側翼有閃失,缺乏足夠的人手去填坑。
朱可夫的戰法由此確定:突擊兩翼,從南面和北面合圍日軍,並在敵援軍趕到之前迅速予以殲滅。這種包抄兩翼的打法,在蘇軍大演習中曾反覆運用,官兵對此已經很熟練了。
朱可夫事先將反攻部隊分成三個叢集,即南部叢集、北部叢集和中央叢集,並留下了由裝甲旅和空降旅組成的戰略預備隊。
參加南北兩翼包抄的部隊,也就是南北叢集,在發起攻勢的前天晚上,就進入了預定地點,並且在哈拉哈河岸的草叢中一直隱蔽到天亮。
紅色訊號彈升起後,南北叢集即分別發起進攻,坦克和步兵像怒濤一樣撲向日軍左右兩翼的高地。他們一邊衝鋒,一邊在沿途插上小紅旗,以表示到達的位置。
為了掩護衝鋒部隊,西岸蒙古高臺上的炮兵群不斷進行射擊,炮彈傾盆暴雨一般向日軍陣地傾瀉。到中午為止,南北叢集對左右兩翼高地初步形成了包圍。包圍之後,又繼續用炮火進行嚴密封鎖。
高地上到處都能聽到爆炸聲,整個上空被黑煙籠罩起來,大晴天的也看不見太陽,使日軍的觀察和相互聯絡變得格外困難起來。在通訊線路被炸斷後,南翼的第71聯隊被迫派出了傳令兵,可是因為黑煙和黃塵的遮蔽,連傳令兵也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陣地的出入口。
中午12點前後,炮擊暫停,官兵剛剛放下心來,突然像颳起一陣大風一樣,在履帶的轟鳴聲中,四五十輛坦克一擁而上……
無奈之下,被圍日軍只得用反光鏡等原始辦法向外發出求救訊號。
石子砸燈泡
在離前線戰場兩百公里的海拉爾,荻洲接到了關於蘇軍進攻的首份報告,不由大吃一驚:太意外了。
意外,並不單單因為當天是星期天,而是他想不到朱可夫會在冬天到來之前,就發起雷霆萬鈞的大反攻。從7月下旬開始,日軍就在諾門罕著手構築較為堅固的防禦工事,但只是搭起一個架子,重要部分還有三分之二尚未完成,如果早知道有這一天,他就會假都不休,沒日沒夜地在前沿督工了。
荻洲不在諾門罕,暫時替他受累的是第23師團長小松原。正如朱可夫所料,小松原的快速預備隊嚴重不足,他只得讓飛行集團長嵯峨徹二先想點辦法。
嵯峨徹二本來手上也沒有多餘兵力,所以做了一上午的壁上觀,好在這時候原駐關內的第64戰隊到了。
第64戰隊的資本是他們的老大,戰隊長橫山八男少佐是日本有名的飛行專家,飛行技術非常高超,曾代表日本參加橫越非洲大陸的飛行比賽,並一舉獲得成功。
如果前面還有第1、第11、第24戰隊,第64戰隊或許還能謙虛謹慎一點,可如今這些神全倒了,連嵯峨徹二看他們的眼神都有些依賴,由不得橫山和戰鬥機飛行員們不衝動,來到諾門罕之後,茶也不多喝一口,立刻齜牙咧嘴地衝上了天空。
蘇聯空軍或許正在換班,原有飛機去了一半,只有52架sb轟炸機在投彈,身邊護航的戰鬥機亦不足60架。此時不戰,更待何時,在橫山的指揮下,第64戰隊擺開勻速水平運動的密集隊形,準備向轟炸機群發起攻擊。
在諾門罕戰場上,日本人再精再鬼,最後喝到的還是蘇聯人的洗腳水。橫山一不留神,就中了斯穆什科維奇的誘兵之計。
一百餘架最新式的伊…15、伊…16就埋伏在轟炸機群背後。這些改進型的“燕子”和“黃鶯”裝有火箭發射架,隨機配備空射火箭彈,可進行遠距離攻擊。
在發現第64戰隊接近後,戰鬥機群在一千米距離內即出其不意地射出火箭,處於編隊中的日機猝不及防,紛紛中彈墜毀。參戰的蘇聯飛行員形容這種火箭彈攻擊,是在用石子砸路邊的燈泡。
燈泡砸完,第64戰隊威風掃地,四散而去。
天空又成了蘇軍的天下,其實地面也是。小松原派人竭力蒐集戰場情報,得知蘇軍的突破重點集中在南北兩翼,兩翼高地上的日軍均傷亡慘重,防守左翼744高地的第71聯隊尤其苦惱,主力大隊裡的中隊長已全部戰死。
小松原畢竟有過三次諾門罕戰役的經驗,儘管已感到形勢不利,局勢緊張,但並未陷入一籌莫展或手足無措的境地。他一面嚴令各部隊依託陣地進行固守,一面決定從8月20日夜間起,就著手組織對蘇軍的反擊,具體方案是,首先打破蘇軍進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