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是異常高興的,沒有馬上與天逸進行商討事情,而是拉著王仁峰去喝酒敘舊了。
之後,有了遊雲省州牧周家國的協助,天逸的整軍計劃順利的施行下去。在徵兆士兵方面,周家國早已召了大約十萬新兵,正在進行著高強度的訓練。他一開始以為衛蒙絕對是堅持不到多久的,這些士兵,可是能給援軍爭取一些時間。
他怎麼會想到,等來的訊息竟然是晨天大勝,在難以置信的同時,心中也是異常高興。新兵的訓練也沒有像之前那樣的高強度,放鬆了許多,免得這些新兵因為受不了訓練,中途出現什麼不必要的損失。
天逸讓周家國繼續徵兵的同時,把那十萬新兵,給帶到大成關。周家國也知道天逸這名突然強勢崛起的皇子,肯定有著什麼過人的手段,在訓練士兵方面,應該有著特殊的效果。所以也就同意了天逸的要求,讓侍衛回去傳達命令,把十萬新兵帶到此處。
天逸最大的優勢,就是在士兵對他效忠之後,要是帶去作戰,只要殺敵,就能提升實力。天逸可不想讓草原這麼安寧了,雖然不能一鼓作氣的打下整個草原,也還是能派遣軍隊,時不時的騷擾他們一下。偷襲一兩個部落,殺傷一些草原的有生力量,為之後的戰爭打好基礎。
而且這樣做的好處也不只如此,在提升實力的同時,也要讓新兵快速適應什麼是戰爭,免得到時候出現什麼狀況。雖說這樣做,肯定會使己方新兵,因為缺少經驗,而被草原戰士殺傷,但沒有見血計程車兵,哪能算的上是真正計程車兵。
其餘軍事上的事,天逸也就交與郭嘉來負責,有王仁峰從旁指點,到不用他來操心。早就把遊雲省看成自己地盤的天逸,開始思量著,怎麼來改善此地的生活環境。
遊雲省因為常常受到草原部落的騷擾,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而且在戰爭的時候,來往客商也不往遊雲省行走,使得此地的許多生活用品極為短缺。幸好周家國也是一命深謀之士,著人去晨天其他各省,以官府的明義,進行採購。
但這也是治標不治本,先不說周家國派遣的人,本身會不會做生意,就是其中許多細節問題,不是商人出身的他們,又怎麼會了解?
所以,要想把遊雲省打造成衣食無憂的大省,該走的道路可還是遠的很。以天逸前世所帶來的商業知識,還是能提取許多針對性建議的。單獨把顧雍與周家國兩人召來,開始對商業問題進行深刻的探討。
周家國做為一個州牧,眼光自不必說,而有著名相之才的顧雍,當然也不遜於周家國。加上天逸在旁邊的提醒,三人快速的列出一條條政令,等著召集各郡守城主之後,就開始把這些政令執行下去。
政令的內容,其實說白了,就是鼓勵商人來遊雲省做生意,當地政府給與優厚的幫助這些。但卻不會贊成商人為了私利,而故意提高價錢的舉動,以遊雲省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些家庭是承擔不起過高商品的費用的。
另外,就是發展遊雲省本地的商業,遊雲省有什麼?深山老林很多,裡面能夠挖出許多珍貴的藥材,但就是因為裡面虎豹之類的動物太過危險,普通獵戶根本不敢深入。
而且遊雲省的多數勞動力都是閒置的,在草原部落的威脅下,根本發展不起來手工作坊,所以婦女在家也大都是種地,除了這之外,很少有幹其他活計。
如今的情況,在缺少草原部落的威脅後,天逸就能把這些勞動力都利用起來,官府出資,建立幾所手工作坊,用來生產生活的必需品。其實一個省這麼大,許多礦物也沒有被開發出來,但以這個時代的條件,肯定是不能查詢到藏在山裡底下的礦產。想要打造農業器具與兵器盔甲,也只能是一個夢想了。
總的這些說起來,就是缺少相關專業的人才,但人才天逸短時間內也找不到,只能讓周家國去想辦法。想來以他一個州牧,想要找一些手工師傅,作坊老師之類的,還是很容易的。
天逸可是知道人才連續性的重要性,要想一個朝代繁榮昌盛下去,靠的可不是一代的人。所以,被天逸命名為‘遊雲學院’的一所學校,就在遊雲省首府建成。雖然建成了,天逸也只能先是開了文化課,與戰技課兩門課程。至於其他技術類的,也只能在找到相關人才後,才會把課程開起來。最後到是一門醫學還是緊跟著開辦了起來,晨天大夫的醫術還算相對完整,教育起來也不會太過艱難。而之所以把醫學開辦起來,就是因為天逸在府邸中,看到華佗在自己房內不知道配置著什麼藥物,才由此決定的。有神醫坐鎮,還怕教不出好學生嗎?
遊雲省的東邊還是靠海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