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 頁)
荀攸卻是顯得輕鬆得多了,嘴角微微一勾,就是說道:“袁紹想要來個坐收漁翁之利,那我們又何嘗不可以將計就計?這個漁翁憑什麼要讓他袁紹來當?”
“呃?”在場眾人當中雖然也有不少智謀之士,但腦筋卻跟不上荀攸的速度,聽得荀攸這麼一說,卻是一個兩個都是滿腦子糊塗,最後還是劉備開口問道:“公達之意是……”
荀攸微微一笑,說道:“屬下之見,倘若袁紹當真將這安平郡的守軍都撤走了,那主公也不妨退出安平,將這安平郡送給曹操就是了!”
“啊!”聽得荀攸這麼一說,在場眾人都是忍不住驚呼了起來,簡雍、劉景等人更是直接跳起來,大聲喊道:“不可!不可!萬萬不可!”
剛剛荀攸都說了,這安平郡的重要性甚至不亞於冀州的治府鄴城,現在卻又要說將安平讓給曹操,眾人心中越發是不解,更是不肯同意此計!唯有劉備看到荀攸面帶笑容的模樣,似乎略有所悟,伸手往下一按,止住了眾人的喧譁,緊接著又是對荀攸說道:“公達,有何想法不妨直言!為何要將那安平送給曹操?”
見到劉備還能沉得住氣,荀攸也是暗暗點了點頭,隨即看著周圍眾人那不善的目光,荀攸淡笑道:“諸公莫急!在下之意並非是將安平白送給曹操,且聽在下細細道來……”
第三百一十四章 潼關之內
潼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乃是從關東進出關內的必經之路,自從五年前,呂布被李儒、徐榮逼走之後,潼關就成了李儒、徐榮勢力的分界線。而李儒和徐榮似乎也很自覺地守在這條分界線以內,就算是前不久北上偷襲幷州,也只是從潼關內繞行進入幷州。
這把守潼關的,卻是涼州軍大將張濟。自從當年董卓死後,涼州軍與幷州軍亂戰長安,涼州軍當中不少猛將都是紛紛隕落,其中甚至包括了董卓的大女婿牛輔、大將樊稠,而李傕、郭汜也都是被趕到兗州,最後死在了曹操手下。這樣一來,也就導致原本在涼州軍中並不起眼的張濟反倒是成為了涼州軍中少數的猛將之一!
董卓在世時,張濟只能算是人才濟濟的涼州軍中一個小角色,如今經過了幾番大亂,張濟也是被提到了極高的地位,成為鎮守潼關這樣重要關卡的守將。不過張濟卻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反倒是越發珍惜這樣來之不易的機會,潼關在張濟的駐守下,也算是固若金湯,每天張濟都會仔細盤查出入關口的人員,忠於職守,這恐怕也是張濟能夠得到李儒、徐榮重用的原因吧!
這不,從一大早,張濟就在關口上親自坐鎮,這一守,就是守了整整一天,直到太陽落山之際,張濟這才下了關口,還不忘對連夜守關的將士們交代幾句。
“啊!少將軍回來了!”張濟剛把交代的話說完,就聽得幾名士兵突然喊了起來,當即張濟也是下意識地回過頭一看,只見一名銀甲年輕戰將騎著高頭大馬,正慢慢從關外走進關口。一看到這年輕戰將,張濟臉上那冰冷的表情也是稍稍有些緩解,轉過身就是對著那年輕戰將說道:“繡兒!怎麼今日弄到這麼晚才回來?”
“叔父!”只見年輕戰將翻身下馬,對著張濟就是抱拳應喝了一聲。這年輕戰將正是張濟的親侄兒張繡,當年張濟的兄長早早就過世了,嫂嫂也是沒活多久,也跟著兄長走了,只留下一個年幼的侄兒,幾乎是張濟一手帶大的!張濟半輩子沒有一個兒女,卻是將這個侄兒當做了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看待。而張繡也知道張濟對自己有養育之恩,對待張濟也是極為敬重,聽得張濟問話,張繡立馬就是回答道:“孩兒,孩兒今日若有所悟,所以練得稍稍晚了一些,讓叔父擔心了!”
張繡幼年拜得名師指點,學得一身好武藝,只不過這武學之途,好似逆水行舟,不進反退。所以張繡每日都要勤練武功,不僅是為了增進自己的武藝,更是要保持自己的身手不會因為懶惰而退後。這些年來,張繡幾乎每日都會出關勤練,一練就是一整天,只不過今日張繡倒是比尋常要晚一些,所以張濟也不免有些擔心。
只是剛剛張繡回答張濟的時候,話語中似乎有些猶豫,不過張繡對張濟一向敬重,從來都沒跟張濟撒過謊,所以張濟也沒注意到侄兒的怪異,只是點頭擺了擺手,說道:“你練了一天,也累了吧!趕緊先回去吧,你嬸嬸已經吩咐人給你做了一桌子的菜,你且先吃了,我待會就回去!”
“叔父!”見到張濟對待自己如此關心,張繡臉上的神情也是越發古怪了,似乎有什麼話想要跟張濟說,可這話到了嘴邊,張濟就是說不出口。猶豫了好半天,張濟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氣,卻沒想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