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了塵子聞言如驚雷貫身,遍體生痛,啞然失語。
玉娘見此滿不在乎,笑對若蓮道:“有勞姑娘了。”
若蓮只覺二人周身皆是被悲傷所籠罩,卻不知如何去驅散。若蓮微微搖頭,不言語。
玉娘道:“春宵一刻價值千金。我便不作打擾了。”
語畢,又道:“不要想著如何矇混過關,行事未否,我能分辨。”
正此時,丫頭問酒水放置何處。
玉娘將其引進了書房。
若蓮因為歡場中人,是故,行事開放,且又受人銀兩,自是要盡心辦事。抬步走近了塵子,剛觸其臂,了塵子如驚弓之鳥般的逃開。
若蓮尷尬不已,後笑道:“大師可是頭次嘗腥?嘗過那美滋味兒後保管大師念念不忘。”
了塵子垂首不語。
若蓮繼續道:“大師便聽奴一回,保管叫你□□。”
了塵子大聲喊道:“玉施主!你與貧僧二人之事何故牽扯他人,毀人清白!”
因書房與內室相連,僅一門之隔,是故玉娘聽得一清二楚,卻是裝聾作啞。
了塵子見玉娘不應,便知此事無轉圜之餘地,如同幼獸負傷般嗚咽了一聲玉娘。後對若蓮道:“委屈施主了。”
若蓮調笑道:“奴應過喚奴心肝寶貝嬌娘的,卻未曾應過叫喚奴為施主的,如此一聽倒是別有風味。”
了塵子無言相對,當若蓮執起他手撫她肩頭時,他若木偶般任由擺佈。細膩的肌膚不能叫他生綺念,厚實的綿軟不能叫他神盪漾,玉體入目亦不能叫他神魂顛倒。
若蓮見了塵子依舊是無動於衷,手探其根本之處,軟搭搭的垂著,無半點欲興風作浪之勢。對了塵子也心生佩服,能坐懷不亂的人畢竟在少數。便是這樣,若蓮愈發起勁賣力。
歡場中的手段略施一二便叫了塵子面紅耳赤,氣喘吁吁了。
不消細說,二人翻雲覆雨事。
細細喘息呻。吟之聲,綿綿床榻咯吱之響皆傳入書房,玉娘聽之聞之,心神不知何處所往,只好舉杯飲酒。
後低唱著:“室中誰享合歡事,人初不願,後又聲綿綿。相逢之時豔陽天,姿表絕倫疑謫仙,頻頻遇,每每念,幾多慈悲菩提心。造化弄人錯誤緣,漸行漸遠因性顯,對與錯,是與非,已是斷香殘酒味。啊!簾垂四面窺不見,惱人心事千萬遍,不如聞聲伴酒行,管他明朝可晴未。”
作者有話要說: 因玉娘本就不願救治湘貴妃,先是伯禎義正言辭的叫她救人,激起其逆反心思,後有了塵子苦苦相求,更是不願施手救人。是故才生叫了塵子同眠一事,一是想他們打消救人的念頭,二是想看伯禎對她的情較湘貴妃相比孰重孰輕,因為她有對伯禎上心過,女人都愛吃酸拈醋,何況玉孃的佔有慾還比較強,三是想知了塵子可否會作如此犧牲,四是不排除本就想染指了塵子的心思。
這也是為何見了塵子入室時情緒反覆的原因。因為了塵子來了便代表著伯禎棄她保妃了,說不失望,不嫉妒是不可能的。
但看在了塵子冰清玉潔,毀他修行也是心有不忍的,可了塵子的一句‘玉施主,可是言而有信’壞了事。她曾因他的一句玉娘便放下了屠刀,他卻疑心她是否言而有信,這讓玉娘心生不悅,暴戾心四起。
為何叫若蓮來侍候有賭氣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失望。了塵子在她心中形象大跌,一因先前宮中受傷一事叫她覺得了塵子待人有偏差,已是生分了,又因救湘貴妃一事,再度讓她覺得在他眼中她是無理取鬧行兇逞惡的壞人,一味的認定她強人所難,可他們又何嘗不是苦苦相逼呢?
有這樣的心思,再浪蕩不羈,也無半分興致了。但既然要救人,就必然得付出代價,羞辱了塵子也算作洩憤罷。
但若蓮到的時候,玉娘是有片刻猶豫的。
後二人成事,她飲酒吟唱,亦是心有酸楚的。
☆、多事之秋心如麻
翌日。
申時,玉娘便起。
出書房,便見萎靡不振的了塵子坐於一旁,雙目空洞的看著桌上佛珠。
玉娘見此,愁眉鎖眼,已是心生悔意。
了塵子聞聲,側頭而望,道:“貧僧踐行了施主的要求,還望施主言出必行。”
玉娘問:“你後不後悔,了塵子,你後不後悔。”
“事已成定局,多說已是無益。只要叫施主甘心救人,貧僧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亦是從容不迫,不怨不悔。”
玉孃的心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