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是兒戲,三言兩語便一錘定音豈不莽撞。”
王將軍道:“那當如何?你且一說。莫不成那板上魚肉任由那些賊子宰割?”
伯禎見二人意見相左起爭執,於是宣金福安進殿,道:“朕前些日子在養心殿吃了蓮子羹味道甘甜,你且叫玉昭儀速速親送一盅前來,朕想得緊。”
這方王二人不解,這時候吃蓮子羹?果真又那麼味美?竟叫一君之主給饞上了?
金福安去養心殿如此一說,玉娘更是不解,他何時有吃過勞什子蓮子羹?鬧甚麼鬼把戲呢!但還是吩咐宮人去捯飭了一盅。
原來蓮子羹只是個藉口,伯禎意在玉娘前來商事,但後宮佳麗不可干預朝政,只好出此下策了。
不多時,玉娘捧羹入殿,素臉白衣,孱弱不已。
方王二人見此佳人,秉承非禮勿視,爭相垂首。
玉娘見有人在,倒也不抹伯禎面兒,乖順道福,打著官腔道:“來得匆忙,也不知味可比前否,請皇上一嘗。”
伯禎可不是大跌眼鏡,道:“愛妃說笑了,倒是朕為愛妃添麻煩了。”
玉娘抬頭看向伯禎,道:“若無他事,我便告退了。”
伯禎將趙稚回朝一事對其述說,問當如何。
方王二人皆驚訝,國家大事竟詢一婦人意見,豈不是貽笑大方?自是對其不屑一顧。
玉娘掃了眼方王二人,笑道:“婦道人家,知甚事?皇上有二位謀士在,還叫我班門弄斧,活成了那跳樑小醜,敢情不是叫我來送蓮子羹的,是來取樂的喲!”
方王二人心中暗道這玉昭儀是有自知之明的。
伯禎不知玉娘為何如此,道:“這方尚書與王將軍二人皆為朕之心腹,是信得過的。”
“趙稚領旨,恐生事端有三,一為陽奉陰違,今日領旨了,明日或許出了甚岔子不能前往了,於是乎,護資之人需另擇;二為掩人耳目,叫人放鬆警惕,趁其不備領兵剿城;三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雖護資前往災區,但資已作他用,待你知曉之時,便是交戰之日。”
伯禎幾人聞言皆是大驚,方王二人尤為甚。本以其為無知婦人,卻不料心思縝密,謀略上佳,對局勢分析更是一針見血,不由另眼相待。
“若不願受人所制,非要主動出擊?”
“對。但並非堂而皇之地進攻,而要逼其先反。”
方尚書道:“言易行難,不知娘娘有何高見。”
玉娘道:“只需設局讓其犯下滔天大錯便是,彼時不得不反。”
王將軍直言不諱,“娘娘說得輕巧,恕臣直言,娘娘不曾領兵打仗,所有謀略不過是紙上談兵,是經不得推敲,難以付諸於實踐的。”
玉娘笑看王將軍,而後又道:“若此不成,還有一法,便是誘其攻城。不過此計需從長計議,必須環環相扣,不得出絲毫破綻。”
伯禎道:“如何作為,還須看趙稚如何行事。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