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3/4 頁)
而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500萬年前,可狼的起源又是什麼呢?
其中一種說法是,今天世界上的所有哺乳動物可能都由同一個祖先衍化而來,那就是白紀時期一種長得像鼠類的吃昆蟲的小動物。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龍時代的末期,這些動物有機會進化並分化成為今天世界的種種哺乳動物。
食肉目動物大約在六千萬年前的古新世出現。最古老的食肉動物是小古貓,雖然稱為貓,但卻是所有貓科、犬科、熊科、鼬科、鬣狗科、麝貓科和鰭腳科(海豹海獅一類)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大約四千八百萬年前,小古貓中分化出了貓亞目和犬亞目兩類。
犬科起源於始新世晚期,大約四千萬年前,它們是食肉目動物中最古老的群體,最先從小古貓中分化出來。犬科動物的進化有三條主線,即犬科的三個亞科:現代犬亞科,古代犬亞科和borophaginae亞科(類似鬣狗的犬科動物)。
古代犬亞科亞科是犬科中古老的一個分支,四千萬年前起源並發展於北美洲,它們長地彷彿是狐狸和黃鼠狼的雜交產物。大約在一千五百萬年前,這一支逐漸滅絕,其中的湯氏屬則進化成為今天的borophaginae亞科而留存下來。
而borophaginae亞科,則是在三千四百萬年前出現的。和古代犬亞科一樣,它們只存在於北美洲。它們的體型比古代犬亞科的大很多,外觀模樣介於鬣狗和狗之間,一張大而有力的嘴是它們的特徵。兩百五十萬年前這一支也滅絕了。
最後的一支,就是現代犬亞科則進化成為今天所有的犬科動物。這一支幾乎和另兩支同時出現,但一直不繁榮,直到一千五百萬年前,另兩支開始衰落後,才開始發展壯大。這個亞科同樣只存在於北美洲,直到七百萬年前,就是中新世的後期,才透過大陸橋來到了亞洲。
那些穿過大陸橋的就是成為那些現在的犬科動物的直系祖先,它們繼續穿越大陸橋,在兩個大陸間來回遷徙。這就是紅狐和灰狼為什麼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都有分佈的原因。
然而在苗樸看來,眼前的這個正在突變的異種顯然不是單純的返祖。
據他所知,哪怕是出現於四十萬年前的恐狼direwolf(canisdirus),其體型特徵也跟眼前的突變種有著不小的區別。
比如頭,恐狼是以一張強悍有力的嘴而聞名的,透過化石推斷它們下頜組織非常發達,咬合力十分驚人,比現代的狼更加強力。可眼前這個,卻是小嘴岔,頭的形狀更偏向於狐狸,這其實就決定了它的捕獵物件,不可能像狼那樣涵蓋角馬之類的大型動物,而只能是獾、鼬之類的小動物。
當然,因為其整體體形比狐狸大的多,按比例同樣增大的嘴巴看起來還是比較可觀的。
可別忘了,它對應的不是普通區域的動物,而是災區這種宛如過去的澳大利亞般,有著獨特地貌及生態環境的特區。
在這裡,即便是新森林的邊緣,氧含量也是其他地區的2倍甚至更多,這就從根本上給動物、昆蟲等體形增大提供了基礎保障。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的原因,塊頭增大基本上是災區的普遍特色,雖然沒有見過恐龍那樣離譜的存在,也由此得出,動物變得更健壯,更具殺傷力,是災區的一個很典型的例證。
雖然眼前的突變異種不像遠古恐狼那般強壯,不過,偏狐狸或許也有偏狐狸的好,也許它的腦域更為發達,智商較高。
除此之外,這次突變另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異種腿部異變的非常健壯,這種健壯是超出了已知所有犬科比例的,比獅子、豹子這類貓科都要略高一籌。
在一番觀察後,苗樸得出瞭如下結論:
這一異變過程確有返祖的趨勢,但也明顯有人為調整的介入。苗樸只能是將之歸為骨核設定程式方面的改進。也就是說,他得到的骨核,其設計初衷之一,就是強化腦及四肢,前者直指智商,後者代表運動能力。
由此,便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麼那些巨人會擁有那樣健壯的軀體以及格外粗大有力的四肢,還有一定的智慧。
實際上,苗樸的這個實驗,更多的只是為了深入瞭解骨核的作用與功能,他甚至不能確定自己嘗試的植入方法是否正確。
至於結果方面,苗樸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根本沒有奢望能改造出某類生化兵器。
這倒不是他不敢想,而是他已經意識到了這個體系的不完善及複雜。與研究體相比,那些巨人或許只是照貓畫虎的結果,利用黑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