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1/4 頁)
袁紹字本初,為何名紹?因為袁紹出生的那一年,袁紹的父親恰好就在那一年死了,而紹是繼承的意思,便取名紹。
雖然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門,但他卻是庶出,在古代嫡長子繼承製中,地位是很低的。袁紹又生而喪父,所以袁紹的幼年生活是極為抑鬱的。這兩者的結合,也養成了日後袁紹的孤傲性格。
袁紹深知自身的弱點,因而極其注重自身的修養。東漢以孝治天下,袁紹喪母,以古禮守喪三年,又追服父喪,共六年,因而為人所重,特別是袁門二公極其喜愛袁紹。
袁紹志向遠大,知成功需要基礎,便少年養名,以品行高潔名動天下,果然號召力驚人,十八路諸侯討董時只有袁紹的名聲能鎮住這些諸侯。
眾所周知,袁紹與曹操少時是好友,喜做遊俠打扮,廣結天下好友,袁紹當時就有四個奔走之友,名列“八廚”的張邈,為友復仇的何顒,赴難不憚的許攸,仗義刺卓的伍孚。
由此便知袁紹雖為庶子名聲為何能在嫡子袁術之上了,這是一個無能者做的到的嗎?
還有,當年大將軍何進招董卓入都城是為了剷除閹黨,可董卓還沒來,何進就死在了閹黨的手裡,司隸校尉袁紹當即剷除了所有閹黨。之後,董卓這頭猛獅來了就不願走了,在朝都無惡不作,手下那群西涼猛士又何曾見過這般美地,於是朝都成為了一片人間地獄。
西涼巡邏隊回來的時候,每人馬匹上都會掛著數顆人頭,而馬後則是面如死灰的婦人,朝中無人敢說一句話。
世人皆知曹孟德刺董一事,可誰又知在刺董之前袁紹那句“天下健者,豈唯董公?”
當時董卓欲廢帝立威,與大臣商議,大臣們懼董威勢,一聲不吭,袁紹卻敢於站出,公然反對。董卓大怒::“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這是什麼意思,這完全是威脅,你有意見我就砍死你!
袁紹毫不畏懼,公然挑釁:“天下健者,豈唯董公?”引佩刀橫揖而出,隨後被董卓追殺逃到渤海,不久就是十八路諸侯討董了,袁紹就被推奉為盟主了。
董卓曾不止一次向周圍人提起過,生平最恨之人便是袁紹小兒。
就這樣,你還敢說袁紹無能!
但可惜的是,或許是袁紹幼時養成的孤僻性格,造成了他喜愛聽好話,聽空話的性格,又遇見了勁敵,一個被後世稱為奸雄的男人-曹操,他只得帶著不甘飲恨而終,病逝於鄴城。
所以,李涉是絕不敢輕易惹這種大人物的,目前的自己還太弱小,一點名聲都沒有,只能做到能不惹就絕對不惹,打好關係最重要。
“我說小友難道聽過我的名號嗎?”袁紹都有點不耐煩了,若不是看在身旁正笑呵呵的蔡邕面子上,理都不想理李涉。
“當然聽過!又何止是我,整個天下我想都不會有人不識袁大哥!”李涉抓住袁紹性格,拍馬屁的說道。
果然,袁紹立即哈哈大笑,道:“是世人抬舉啊!”說罷便不再理李涉了,誰又會和你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多說,對蔡邕說道:“伯喈兄,我們走吧!”
“這麼快?”蔡邕有些錯愕。
其實是袁紹不想在這山野之地久留,便胡扯道:“是大將軍的意思,讓我越快越好。”
“是這樣啊,那好吧。”蔡邕也對洛陽書庫的書籍很嚮往,便答應了,接著略帶歉意的對李涉說道:“李小友,真是不好意思,老夫不能照顧你了,竹屋裡有存糧,你湊活著吃。還有……”
李涉呵呵一笑,打斷道:“夫子,我沒要留下來啊!”
“怎麼?李小友要回荊襄了嗎?可你的傷?”蔡邕看了看李涉身後的樂進夫婦,恍然大悟,道:“有人照顧就好了。”
“我不是要回荊襄,我也要去洛陽,我連馬車都準備好了。”李涉說著還轉頭看向不遠處的馬車。
“我說家門口怎麼有輛馬車,原來是李小友準備的啊!那我們正好順路,不如結伴而行好了。”蔡邕笑道。
“求之不得啊!”李涉立馬答應,有了袁紹的保護,就不用擔心遇到什麼匪賊之類的了,也不用認路了,跟著袁紹就行。
“哈哈!那好,我們一起出發吧!”蔡邕接著就從竹屋裡將那架琴與藏書全拿了出來,放入馬車裡,蔡邕父女便進入了馬車裡,袁紹與李涉也陸續而進,由樂進來駕車,嬌兒一個婦道人家也不好在裡面,就在外面陪著自己的丈夫。
在竹林裡馬車很難行走,有時還要砍伐一些竹子才能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