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第2/4 頁)
頭都不到,整場戰鬥美軍死傷被俘兩千七百多人。明軍總傷亡不足三百,雖然這對明軍來說已經屬於較大傷亡了,但還是讓人見識了這些傢伙的逆天戰力,或者也可以說是他們的逆天科技。
接下來艾森豪威爾無非兩個選擇,一是認輸二是繼續增兵,但如果後者的話。楊豐肯定也是會增兵的,目前的雙方兵力是一種默契,畢竟按照國際上一致的評價,美軍一個師相當於明軍兩個旅,也就是說雙方目前在內志戰場的力量對比是均勢,但如果艾森豪威爾再向內志投入一個師,那楊豐也是必然會增兵以作為應對的,反正無非就是換面旗幟而已。
這樣下去雙方很有可能會在內志演變成一場大規模戰爭,這就不符合米國的利益了。
畢竟他們身後還有一個更大的敵人在虎視眈眈。
而且增兵的話。還得過了運輸這一關,紅海被封鎖後,他們無論從本土還是歐洲,都要跨越數萬公里遠征,這樣的後勤供應,要和近在咫尺,一架運輸機就能把物資運到戰區的明軍作戰也未免太誇張了點,更何況就算這樣也得楊豐讓他們的船過去才行。
實際上在鷹擊導彈對薩拉託加號的驚天一擊之後。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就已經註定,第四機步師的增援也無非是米國人的掙扎而已。但連第四機步師都慘敗,那也就沒有再掙扎下去的意義了。
“但談判的話,雙方的條件就得先擺出來,之前我也和幾位陛下就這個問題溝透過,他們意思很明確,首先漢志王國的舊有版圖必須恢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第二當年內志侵佔葉門的領土必須歸還,這也同樣是毋庸置疑的,第三拉希德家族必須有一塊兒容身之地,至於具體範圍可以另外研究。還有就是內志必須支付一筆足夠數額的賠款。這不是戰爭賠款,而是他們侵佔漢志王國和葉門領土幾十年的賠償,具體數目他們自己研究。”
楊豐緊接著說道。
“元首閣下,拉希德家族當年的事情純粹咎由自取,更何況他們一直是站在奧斯曼帝國一邊,這樣的家族我們不認為有復國的資格,至於葉門同內志的領土問題,在二十多年前塔伊夫條約中就已經做出了明確劃分,我們也不認為他們有理由再推翻這份條約。倒是漢志復國我們也是支援的,畢竟他們當年為協約國流過血,但雜湊姆家族此前只是麥加一帶的統治者,麥地那並不在他們的統治下,當年那場戰爭中麥地那人民是自願加入內志王國的,所以這一帶同樣不應該算作漢志王國領土。”
約翰遜說道。
楊豐的條件實際上就等於把內志切掉了整整一半,而且還是人口最多的一半,雖然油田都在東部,但只有油沒有人的國家也是沒什麼卵用的。
理論上內志越弱小越容易控制,但作為米國在中東的戰略支柱,一個弱小的內志同樣也是沒什麼卵用的,更何況一旦把內志的利益出賣到這種程度,那麼內志王室也不可能再跟一個無法保護他們的米老大混的,他們又不是傻子,另投明主這種事情誰還不會幹呀!
說到底米國也得盡到老大的責任才行。
“這個我不管了,我只是代替他們轉達而已,具體怎麼談以後談判時候再說。”
楊豐擺了擺手說。
當然無論怎麼談,這個條件是都不會變的,他就是要逼米國屈服,然後讓內志對他們的忠心動搖,不行就接著打,艾森豪威爾要是繼續增兵,那麼他也繼續增兵,看米國政府為了雪佛龍到底肯把多少米國年輕人的生命填到這個無底洞裡。
不過恐怕艾森豪威爾也沒這個魄力。
他真要為了雪佛龍公司死個幾萬米國大兵,米國老百姓首先第一個不幹,剛剛結束的米國中期選舉中,共和黨遭遇創紀錄的慘敗,在國會僅獲得百分之三十席位,如果艾森豪威爾還敢為了一個至少在老百姓看來,八竿子打不著的遙遠君主,讓米國捲入一場大規模戰爭,那恐怕老百姓就敢直接朝他打黑槍了。
不過他緊接著又說道:“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關於內志和大明領土的劃界問題,也需要解決一下了。”
“內志和大明領土?”
約翰遜茫然了一下,隨即他反應過來,楊豐說的是特魯西爾阿曼和內志,此前因為老是有一下哈瓦比分子跑到特魯西爾阿曼襲擊華人,所以明軍按照楊豐吩咐在邊境架起鐵絲網,但本著多拿多佔的原則,明軍的鐵絲網隔離帶從卡達的半島根部開始,一條直線向正南拉到了葉門和阿曼交界位置。
這就是大明和內志的領土爭端。
雖然明軍划走的都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但畢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