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到寧王府,還許諾借兵三千給朱宸濠。至於證據,只要把王陽明扔進審訊室就能得到。最後,張忠用“牆頭草”來歸納王陽明徵討朱宸濠這件事:他所以調轉槍頭揍朱宸濠,是他的良知發現朱宸濠難以成事。
王陽明得此訊息時已過了玉山,正在草坪驛歇息。這個訊息就如一顆炸彈在他頭頂“轟”的一聲爆開,他預想過張忠等人會用卑劣的手段對付自己,卻從未想到會如此卑劣,居然把他和朱宸濠生拉硬扯上關係!
可他並未憤怒,詆譭來得越強烈,越需要冷靜。憤怒能讓自己陣腳大亂,良知不能發揮力量。他明白朱厚照即使相信他是清白的,可架不住朱厚照身邊那群小人的吹風。他確定不能再向前走,向前走即使不是死路,也絕不是一條順暢之路。良知告訴他,現在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就是要找到他和朱厚照之間的橋樑,這個橋樑很快就被他發現了,那就是閒居在家的前首輔楊一清。
楊一清自和太監張永聯合搞掉劉瑾後,在張永的幫助下青雲直上,最後進入內閣擔任首輔。1512年,錢寧來到朱厚照身邊並迅速得寵,張永迅速失寵。作為他的好友,楊一清自然緊隨其後被排擠出中央政府。
王陽明見到他,把張忠等人的行徑輕描淡寫地說了一遍,希望楊一清能發揮餘熱,給他指條明路。楊一清先是讚賞王陽明的功績,又誇獎了王陽明忠君愛國的那顆心,然後遺憾地搖頭說:“人走茶涼,我不在體制內混已好多年,哪裡還有什麼餘熱。”看到王陽明雖遇風波卻不焦不躁,不禁暗暗稱讚。於是他話鋒一轉說:“你可以找張永。”
張永張公公此時正在杭州為朱厚照的“工作視察”做準備。王陽明披星戴月來到杭州見張公公。張公公不見。
張永不見王陽明的心理基礎是,王陽明已得罪了朱厚照身邊的群醜,這種情況下,和王陽明交流是件極度危險的事。
但王陽明必須要讓張永和他見面,他在門口扯起嗓子喊道:“我王守仁千辛萬苦來見公公,為的是國家大事,公公為何不見我!”
孔子說,真正聰明的君子,要麼不言,言必有中。王陽明對當時的其他太監說“國家大事”都不可能打動對方,卻能打動張永。因為張永有良知,是個把國家大事當成自己事的好太監。
這是王陽明心學的一個獨到之處:說服對方的成功率,在於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能力。有一次,王陽明的弟子們出外講學回來,都很沮喪,王陽明問原因。弟子們說,那些老百姓都不相信您的心學。王陽明回答:“你們裝模作樣成一個聖人去給別人講學,人們看見聖人來了,都給嚇跑了,怎麼能講得好呢?唯有做一個愚夫笨婦才能給別人講學。”
王陽明喊的那句話就是找準了張永的頻率。張永把王陽明請進來,單刀直入問道:“你說的國家大事是什麼?”
王陽明語重心長地說:“江西百姓先遭盜匪荼毒,後又遭朱宸濠蹂躪,已奄奄一息,如今皇上又要來。朱宸濠餘黨聽說皇上來,肯定會給皇上製造麻煩,到那時豈不是刀兵又起?皇上安危是問題,江西百姓有可能會被逼上梁山,如何是好?”
張永嘆息道:“我何嘗不知道,可皇上身邊那群小人蠱惑皇上非要來,皇上又喜歡出宮,我也沒辦法阻攔。我這次主動跟隨,就是為了保護皇上,在力所能及之內勸阻皇上不要鬧得太厲害,其他,就不是我所能管得了的了。”
王陽明向前一步,拉起張永的手握緊了,聲音微顫:“公公您必須要管啊!”
張永認真審視王陽明,在那張憔悴的青黑色臉上充盈著焦慮,那是在為南方百姓擔憂,為皇帝擔憂。張永很是敬佩眼前這個老學究,兩人很快就惺惺相惜起來。張永關心地問道:“王大人啊,你這顆忠君愛民的心讓我好生佩服,難道你不知道你自己身處險境嗎?”
王陽明無奈地一笑:“我知道,有人在皇上面前誣陷我私通朱宸濠,不過我已將生死榮辱置之度外,只希望公公能拯救南方蒼生和皇帝的安危。”
張永驚訝地問道:“你真不想知道他們為何要構陷你?”
王陽明搖頭。他當然知道,但他向來不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別人,尤其是評說別人。
張永多費唇舌道:“這些人為了給皇上增添樂趣,要皇上南下。但皇上南下必須有個由頭,現在朱宸濠被你擒了,皇上如果繼續南下也就名不正言不順,這群無恥小人當然不可能讓皇上不開心,而且他們本人也想趁亂撈點油水,所以逼你交出朱宸濠放到鄱陽湖上,讓皇上去擒拿,這樣就師出有名了。可王大人你三番五次地不交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