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宸濠驚駭萬分。他對兩個謀士劉養正和李士實說:“王陽明果然非同凡響,希望他來江西只是剿匪。”
李士實一笑,說:“他那兩下子也就能對付幾個山賊而已。我聽說,這人全靠忽悠成事,從不講真話。”劉養正不同意李士實的見解。他說:“這人不可小覷,即使他來江西只是剿匪,難道會眼睜睜看著我們做大事而不干涉?”
李士實的意見是,他要阻擋歷史的車輪,我們就軋死他。對付他,只需要一支機動部隊。
朱宸濠批評李士實:“你呀,越老越糊塗。咱們不能無故給自己樹敵,在革命之前最好把障礙全部清除。我覺得可以試著拉攏他,看他出什麼價。天下沒有談不攏的買賣,只有談不攏的價格。”
劉養正悶悶地來了一句:“孫燧就是談不攏的買賣。”
朱宸濠冷笑:“誰說談不攏,不過這個買賣的價格是一條命而已。”
這當然也是買賣,不過是砸鍋的買賣。
當王陽明在贛州準備對付池仲容時,朱宸濠派劉養正和李士實去探王陽明的虛實。雙方一見面,噓寒問暖談些家常,氣氛融洽。劉養正向王陽明請教心學,王陽明認真地闡述他的心學思想,李士實極不耐煩地聽了半天,突然插嘴,我們還是談正事吧。這意思是,王陽明的心學不是正兒八經的事。
他不等王陽明開口,就侃侃而談。在他激情四射的敘述裡,王陽明瞭解到,如今整個江西,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都知道寧王爺尊師重道,集商湯、周文的氣質於一身,是正在成為聖人的人。而王陽明也鼓吹恢復聖學,所以他寧王爺特地派他最親密的人來拜訪王陽明,表達他對王陽明的欣賞之意。同時,如果王陽明不介意(你也沒有資格介意),寧王就親自來向王陽明討教。
王陽明裝出誠惶誠恐的模樣,說:“我的學生雖然都是官員,但官位最高的也不過是侍郎。寧王爺身為千金之軀要做我的學生,我哪裡敢當。難道寧王爺要捨棄王爵來做我的學生嗎?”
李士實冷笑:“我們王爺捨棄王爵如棄掉一雙破鞋,但捨棄王爵對天下蒼生有何意義?當今天子鬧得太不像話,政事荒廢,黎民生活在大黑暗中,如果我們王爺捨棄王爵能讓百姓重見天日,捨棄了又如何?”
王陽明和劉養正都變了臉色。這話實在太露骨,劉養正認為李士實太心急,不該一上來就把朱宸濠的理想全盤托出。王陽明則認為,李士實居然敢在他這個巡撫面前說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說明朱宸濠的造反已是箭在弦上。
箭的確已在弦上。李士實見王陽明不說話,用一種沮喪的語調說:“難道當今世上就沒有湯武嗎?”這話明顯有兩層意思,朱厚照是桀紂,朱宸濠是湯武。
王陽明也假裝嘆了口氣:“縱然有湯武,也需要有伊呂(伊尹、姜子牙)來輔佐。”
李士實雖然年紀大了,但反應仍然很快:“有湯武就有伊呂!”
王陽明不想糾纏在“雞生蛋、蛋生雞”的悖論中,他發揮出去:“有伊呂,就有伯夷、叔齊。”伯夷和叔齊都是前朝堅定的衛道士。
劉養正終於有了插話的機會,而且他認為自己這句話絕對可以堵住王陽明的嘴:“伯夷、叔齊後來都餓死了。”
王陽明的嘴沒有被堵住,而且比上次反駁得還要快:“他們那顆忠誠的心還在!”
李士實追擊:“心在有個屁用,要看既成事實。”
王陽明搖頭:“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會得出一個真理。伯夷、叔齊雖然死了,但他們的良知卻在每個人心中。”
兩人發現再辯論下去就會踏進王陽明心學的地盤,那不是他們擅長的,所以他們當天就告辭回了南昌。
他們去時是兩人,回南昌時卻是三人。王陽明派了一個名為冀元亨的弟子跟他們來到南昌。冀元亨此行有兩個任務,一是用心學的力量把朱宸濠拉回正途;二是,如果第一個任務無法完成,那就蒐集朱宸濠謀反的證據。
實際上,第一個任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二個任務已多此一舉。
朱宸濠已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要造反,即使佛祖下凡做他的思想工作也無濟於事;王陽明早已對朱宸濠謀反的事實心知肚明。劉養正和李士實來之前,孫燧也來過贛州。孫燧把朱宸濠的謀反罪證一五一十地說給王陽明聽。
雖然如此,王陽明還是派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冀元亨去南昌,原因恐怕只有一個:他不想隨便放棄任何一個人,尤其是朱宸濠,哪怕有一絲希望,他也要爭取。畢竟這是關係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