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知行合一王陽明 > 第43部分

第43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夭壽了,我在遊戲養了個修真女友網球鬼才:我的打法有億點點強星鐵:小判官身邊的傀儡師eva:從龍族歸來的碇真嗣輻射海求生,從小木筏到黑珍珠號HP就你叫伏地魔?黑魔王?這也不夠黑啊區區如懿,打就打了港片:拿王炸開局,專嚯嚯女神第五人格:各自安好火影:從百分百完美虛化開始!入住黃金庭院後,愛莉拉我直播女扮男裝後,我被校花瘋狂表白風流短跑之神時空中的深情魯魯修凌駕於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網遊之熟女陪我上青雲穿越戀歌:上官與夏侯【HP】布萊克家族莫名其妙的異世界冒險

的意思。明白了良知是主宰,才不會拘泥固執。例如,接受別人的饋贈,有今天應該接受,而改天不該接受的情況,也有今天不該接受而改天應該接受的情況。你若固執地認為今天該接受的就統統接受,或者今天不該接受的就統統拒之門外,又豈能稱作‘義’呢?”

孟子也說,真正的大丈夫,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義所在。這和王陽明的意思相差無幾,都是告訴人們:千萬別被一些傳統和常規所束縛,你要與時俱進,隨時而變,大丈夫不能被諾言、世間的規矩所控制。只要是良知認為“適宜”的事,大膽去做,勇敢地去打破常規。

王陽明非常讚賞《周易》,他說,“易”就是變,隨時隨地而變化、變通,如此才是真正擁有智慧的人。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兩件事,曾讓活在常規窠臼裡的人大為頭疼。第一件事是舜沒有通知家長,就娶了老婆;另一件事是周武王未處理完老爹的喪禮就去攻擊商紂王。

這些人不無懊惱地指出,舜和周武王都是聖人,怎麼可以不遵守當時的規矩呢。又有些人對孟子也頗有微詞,因為孟子認為舜和周武王做的是對的。

有弟子就問王陽明,孟子說舜和周武王做的是對的,那兩人肯定遵循了當時的規矩吧。

王陽明搖頭說,那時哪裡有常規可供他們遵循?舜娶老婆前,根本就沒有“不告而娶”的規定。周武王出征前,根本就沒有“不葬而興師”的規定。可他們這樣做了,而且絲毫不影響他們的聖人地位,原因就在於,他們遵守了內心的成規。這個成規當然就是良知。舜娶老婆前,他的良知就告訴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必須娶妻生子了;周武王正在處理老爹的喪事時,他的良知也告訴他,商紂王統治下的百姓正倒懸於水火中,你還有時間在這裡哭喪?還不去解救百姓!

兩人都認為這是適宜的,所以就去做了。你如果非要說世界上有成規,那這個成規就是你的良知。

不拘泥常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我們生活在社會中,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找行事的參照物,這些參照物有時是傳統道德,有時則是法律法規,我們不可能不遵守這些。

王陽明的弟子陸澄就向王陽明請教說:“您提到必須要在人情事變上下功夫,這裡恐怕要有些規則吧?”王陽明回答:“當然有規則啊,那就是‘致中和’: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使之符合我心中良知所知道的準則。如果一個規則你調節來調節去都不被你的良知認可,那就是錯的,你為何要遵守?如果一個規則你調節後被你的良知認可,那就是對的,你必須要遵守。不過一定要注意,這個被你調節後的規則並非外在的,因為是你良知認可的,所以它是內在的。”

人生在世,準備遵循任何外在規則和違反任何外在規則前,首先要問自己的良知是否合適,因為常規不在外,就在你內心中。

我們該追求什麼

人的一生應該追求什麼,人人都有自己的說法。有人說是功名利祿,有人說是安居樂業,也有人說是用無限的知識充實自己。不論是哪種追求,都需要用心。專心做事才有可能實現追求。

那麼,王陽明認為一個完美人生的追求是什麼呢?

他的弟子陸澄有一天問他:“什麼才算是用心呢?比如,讀書就一心在讀書上用功夫,接客就一心在接客上用功夫,這能否稱為用心呢?”

王陽明反問:“迷戀美色就一心在女人身上用功夫,貪愛財物就一心在財物上用功夫,這能算是用心嗎?”

陸澄吃了一驚,問:“那這算什麼?”

王陽明回答:“這叫逐物。人最應該追求的是追求天理。天理在我心,說白了,還是追求良知的光明。”

什麼是“逐物”呢?王陽明有兩個很有意思的比方。

第一個比方是這樣的:我們的良知就是一位國君,他只需要端坐拱手,六卿各司其職,天下一定大治。而良知統領五官,也須如此。如今眼睛要看時,心就去追求美色;耳朵要聽時,心就去追求美聲。這就如同君主要挑選官員,就親自到吏部;要調遣軍隊,就親自去軍營一樣。這樣,不僅君王的身份蕩然無存,六卿也不能盡職盡責。

第二個比方是來自佛家:一隻小狗被主人耍得團團轉。原因是,主人向遠方扔東西,小笨狗只盯著東西,主人扔什麼,扔多遠,它雖然能叼回來,可累個半死。按王陽明的意思,小狗最應該盯著的是主人,即良知,而不是那些東西,即外物。

我們應該努力追求光明良知,其實是一勞永逸的事。只要良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名模超難纏鳳穿殘漢二次封神卯上極品壞男人黑暗遊戲之成神之路越愛你越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