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關內進發。東路出山海關沿津浦線南下攻擊閻錫山部,西路自朝陽、承德進關,沿平漢線夾擊馮玉祥、孫殿英部。張學良軍隊的突然進關,無疑使閻、馮聯軍雪上加霜。閻馮見已無取勝的可能,便決定主動退兵以自保。於是,閻錫山急派手下頭號大將、能守善戰的傅作義進兵琢州,堵截南下的奉軍,以保主力部隊後撤之路。傅作義不愧是一員智謀雙全的儒將,進兵琢州堅守後,使奉軍蘭個月未能攻克,為閻馮聯軍從中原順利撤往山西爭得了時間,創造了條件。在這個空隙中,閻錫山部隊分別從石家莊、邢臺退到山西太原,孫殿英部取道博愛、修武退到晉東南,馮玉祥部自渡關渡河退到山西汾陽。至此,持續了半年多的中原大戰,以張學良的入關,閻馮聯軍
第八章法庭內外大角逐/42 ;
的失敗,蔣介石的勝利而告終。
閻馮失敗後,為減消蔣介石的嫉恨,同時也為儲存實力,雙雙宣告下野,交出兵權,所部統由南京政府編為中央國民革命軍,歸新任的北平綏靖主任張學良節制。孫殿英部在中原大戰中,不但兵員未有減損,反而有所增加,在作戰和撤退過程中,收編了多股雜牌軍隊和當地土匪,人員猛增至八萬多人。退往山西后,鑑於他的實力,其軍隊也由原國民革命軍十二軍改編為中央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一軍,進駐山西省晉城、高平、長治一帶。孫殿英由此正式成為中央軍的一名軍長,他的軍隊也隨之成為和東北軍、西北軍、晉軍等老牌軍隊相提並論的一支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
溥儀:有我在,大清不會亡
1929 年3 月5 日清晨,溥儀的胞弟溥傑與末代皇帝的三妹夫郭布羅· 潤麒來到了天津張園。當溥傑和潤麒給溥儀請過安後,三人便像往常一樣十分隨便地攀談起來。談著談著,溥傑突然說道:“皇上,東陵盜案已發生七個月餘,蔣介石政府不但沒作任何表示,反而廣收盜賊之賄賂,為其包庇開脫。聽說孫殿英給蔣介石夫婦送去了一批從陵中盜出的珍寶,慈禧鳳冠上的珠子成了宋美齡鞋上的飾物了· ,一”
溥傑的話尚未說完,已經觸到了溥儀最敏感的部位,只見他神經質地霍地跳起身,徑直來到陰氣森森的靈堂前,滿臉鼻涕眼淚地衝著乾隆和慈禧的牌位發出了不知已說過多少遍的誓言:“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 子孫!〃
溥傑看到大哥這番樣子,後悔不該提及東陵盜案一事,便同潤麒一道趕緊過來勸說。過了好長時間,溥儀才從神經質的狀態中
430 /日暮東陵
回過神來,他望著溥傑和潤麒,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夭津第一次和皇弟溥偉見面時聽到的極其振奮人心的話:“只要有我溥偉在.大清就不會亡!' ,於是,隨著一股熱血和悲槍之情湧向心頭,溥儀對溥傑和潤麒發誓道:“只要我還在,大清就一定不會亡!〃
溥傑和潤麒隨聲附和道:“是呵,還政於清全依賴皇上了。”過了一會,溥儀極其愧疚地補充道:“現在聯苦就苦於沒有實力,沒有自己的軍隊和槍桿子啊!〃
溥傑和潤麒一時默然,並以驚奇的眼睛望著溥儀,令他倆想不到的是,現在這位皇上也終於意識到軍隊和槍桿子的重要了。更令他倆想不到的是,以前看上去軟弱無能的皇帝,為何一反常態,變得這樣陽剛並熱血沸騰起來。若干年後,溥儀在他的回憶錄《 我的前半生》 中,對此時的心情及隨後的做法作了這樣的描述:
東陵事件後,我的復辭、復仇的思想,這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在那些日子裡,鄭考骨和羅振玉是我最接近的人,他們所談的每個歷史典故和當代新聞,都使我感到激動和忿慨不已,都增強著我的復辟和復伏的決心。和國民黨的國民政府鬥爭到底,把靈堂擺到修復原墓為止,就是他們想出的主意。但是後來形勢越來越不利,盔墓的人不追究了,北京天津一帶面目全抹,當權的新貴中再沒有像段棋瑞、王懷慶這類老朋友,我父親也不敢再住在北京,全家都報到天津租界裡來了。於是我的心情也由激忿轉成憂鬱。蔣宋兩家的結親,就使張園裡明白了英美買辦世家和安清幫兼交易所經紀人的這種結合,說明蔣介石有了比段棋瑞、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這些倒臺時軍人更硬的後臺。這年年末,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得到了包括
第入章法庭內外大角逐/431
日本在內的各國的承認,他的勢力和地位己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軍閥。我覺得自己的前途已十分冷淡,認為在這樣一個野心人物的統治下,不月說復辟,連能否在他的勢力範圍內佔一席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